《浮世清欢,岁月安好》读后感10篇(4)

  《词论》一文,正是清照“直欲压倒须眉”的一篇力作。这篇论述文章长不过千余字,在词学史上的地位却值得一提,不仅是有史以来第一篇系统的词论,而且是第一篇出自女性之手的评论性文章。在《词论》中,当世名家乃至前辈词人,都受到了她的指摘。她对前辈词人缺点的批判和否定,正是为了树立自己心目中的词体规范,也就是“词别是一家”。

  《词论》显示了清照不同于常人的野心。在那个所有的评判规则都由男性制定,女性只能臣服的年代,只有她敢于跳出来,挑战已有的观念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来。

  李、赵二人的安逸生活很快被战争打破。偌大的世界,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夫妇二人随朝廷南渡至江宁(今南京)。

  亡国之恨,思乡之情,如何才能忘记呢?李清照在她的《菩萨蛮》中,给出了答案: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以南宋的怯弱,根本没有收回失地的希望。故乡,是注定回不去了的,只有在醉梦,才能故地重游。

  宋室南渡后,高宗只顾苟且偷安,一味求和,引起知识分子不满。清照此时关心的重点,也从个人的悲欢离合扩大到了国家的命运起伏上。曾作诗说:“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又说:“南游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恨南宋无忠臣良将,更质问高宗:你的父兄尚在北方受苦,你怎能如此懦弱胆小?那首千古流传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是与人们心目中的温婉形象大相径庭。

  慕容素衣称晚年的李清照仍是宁为玉碎,心系家国。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漂泊于陌生的南方,年近半百,孤苦伶仃。这时,发生了后世争议不止的“再适张汝舟”事件。

  绍兴二年,李清照病中无依,张汝舟闻讯而来,极尽体贴关怀。病中的李清照,误信他的一片“真心”,决定以风烛残年之身,再嫁张汝舟。

  谁知张汝舟狼子野心,曲意逢意,原是为了清照手中的文物。清照识破他的用心,不肯交出文物 。张妆舟希望落空后,对清照冷嘲热讽,乃至拳脚相交。

  清照不堪忍受,和离不成后,不顾自己的名人身份,决然状告丈夫,坚决离婚。“妻告夫”在当时实属少见,加上清照本身的知名度,让这个案子沸沸扬扬。李清照铤而走险,表明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她的所作所为,与那些温柔和顺的大家闺秀不同,也和那些恪守规范的世家才媛不同,称得上是惊世骇俗。她本人也称得上是一个争取婚姻自由的先行者。暮年再嫁,是对于爱、对好美好婚姻的勇敢追求;告夫闪离,则是为了摆脱痛苦的家庭生活。这样过人的勇气、这样坚决的态度,即使在现代的女子中也不多见。

  摆脱小人张汝舟后,虽是贫病交加,李清照依然有乐观轻快的时候,“枕上诗词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依然透露出乐观与热情。

  虽则李清照此时作为一个流落民间、无依无靠的寡妇,却仍然心系家国,“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这是一个北地遗民还我河山的呐喊。能写出这样的诗,说明李清照已经从一己的悲欢之中超脱出来,将个人沉浮和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正是她高了一般女性诗人的地方。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和她的创作。不论是少女时期的身心舒展,还是婚恋中的情趣与决绝;不论是《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还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都生动再现了“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气概。也正符合慕容素衣在这本《浮世清欢,岁月安好》中对她“一半婉约,一半豪放”的评价。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读后感(四):人生不过一场清欢,惟愿你一直是归来堂的李易安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诗词一直是中华民族汉字文学的高级形式。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文人百姓,人人都爱词,崇尚才华。

  诗词属于男人的专属领地,女性诗人词人寥寥无几,而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在词坛大放异彩,成为千古第一奇女子,被称为“婉约词宗”。

  后人对李清照的欣赏从众多版本的传记中可见一斑。《浮世清欢,岁月安好》便是其中一本,这是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传记,书中回顾了李清照的一生,赏析她的词作,还介绍道与她相关的词人墨客,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宋时文人生活的精致和浪漫。

上一篇:《中国式关系》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天使在消失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