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经典读后感10篇(3)

  由于投资的掣肘,专门购置胶片拍电影对他们来说还颇为“奢侈”,他们要么利用废旧胶片“充饥”,要么干脆用DV或HDV“土法上马”。尽管如此,在追求电影个性和品质保证上却一点也不含糊。

  虽然他们也取得了一些睹目的成绩,但他们始终只能趴在体制认可的门槛前,无可奈何地被归入“地下电影”的冷清招牌下,灰头土脸地**爬滚打。实际上,独立电影一直是电影人造梦的“圣境”。比如数十年来一直“特立独行”的科恩兄弟,不仅拍摄了大量令人称手叫绝的优秀影片,2008年,更是以《老无所依》的夺目光芒,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科恩兄弟的成功,甚至也颠覆了独立电影与商业绝缘的“常识”。

  从这16位独立导演身上,读者还可以看到许多可贵的品质,比如他们为了理想或者说是艺术,义无反顾地坚守。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开始是从“不服气”的那股“愣”劲闯进电影圈的。虽然他们所有人都拥有拍出受观众喜爱电影的梦想,但他们无一例外有着一个执拗的性格,正是这种许三多“一根筋”式的执着,使得他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这种坚守不仅仅是一个枯燥的时间概念,还包括对物质的坚决无视。不过,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性格充其量只是一部电影或者一个好导演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更主要的关键还是在于供其自由成长的现实“土壤”,否则,性格中的相当一部分精力消耗,必须用来应对体制困惑下的诸多障碍。

  一个坚守“不抛弃、不放弃”信念的独立导演当然也可能成功,但从这16位独立导演乃至本书序言作者张元,还有第六代导演贾章柯、王小帅等人的成功经历来看,往往要在体制的朱门外长期坐着“冷板凳”。无论从艺术的发展,抑或电影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现状与时代的发展极不合拍。

  或者讲,与其令独立导演们将劲头用在如何应付体制,倒不如让他们在一个合适的天地里痛痛快快地打拼,这也许就是一些有识之士三番五次呼吁的分级制。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虽然国内院线建设迅速,但独立电影市场依旧困难重重:一是缺乏专业院线,二是缺乏成熟的观影群体,而这往往有赖于体制的强力助推。

  其实,独立电影与世俗电影并不是尖锐的二元对立,许多独立导演后来也成长为商业大片导演。再者,独立电影本来就是社会灵魂的“清醒剂”,一个社会如果缺乏深刻思想的艺术,浅层消费狂欢的背后,剩下的自然只能是随波逐流式的跟风,与难以沉淀深思的浮燥。

上一篇:《大女当嫁》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斐多》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