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然后:
我把所有的颓废无聊和对你的爱一起埋葬,不是遗忘不能遗忘,只是对自己宣布闭幕,并且决定再也不见你,不让后来的你混淆借来时光里深深为我所爱的你。
很多事,很多时光,折射在我们身上,弯弯曲曲地映照出最真实的人性。诗,也是一种人性的再现形式吧。
人的流浪还有死亡作为终点,或是段落。永恒,其实是很令人沮丧的一种威胁。以诗为段落,伸向永恒。
《迷路的诗》读后感(五):诗一般的青春,飞一般的少年
给散文集写评论其实是件很难也毫无必要的事,因为读散文读的就是一种闲。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没有复杂的技巧结构,没有隐晦的意象符号,随时可以停止,随时可以进入。年纪渐长,越来越觉得,读散文是最轻松**的阅读经验。
好的散文就像诗的起兴,是优美婉转的“关关雎鸠”“蒹葭苍苍”,它只是一个引子,引着我们游向更深更远的记忆空间。读过散文后留下的,多半是幽微难索的情绪流动和细密琐碎的情感体验。
因此读过好的散文集,我会有种冲动,把这些阅读感受写下来,并非“评论”,只是“读后感”。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着这样的画面: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白衬衣,黑框眼镜,斜跨着帆布书包,蓬乱的头发,脏脏的球鞋,漫不经心地踢着石子走路,右手握着卷成筒状的皱巴巴的一本书,摊开来看,出人意料地是痖弦或杨牧的诗集。
这部记载着杨照青春回忆的散文集,以“迷路的诗”命名,果然名副其实。作者全部的青春记忆都和诗密不可分,而这些记忆和感受又同样充满着迷茫和惘然若失的情绪。
诗是什么?古人说,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用来叙志抒情的。然而古代的诗和现代的诗终究是有所不同的。古诗终究还是讲求羚羊挂角含蓄蕴藉,今诗更大胆更直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的诗,更像是专为青春写就的。那些断章残句带着某种毫无理性的逻辑不成篇章地跳跃着**无望的热度,那种热度来自于沉潜在血液中鼓噪的冲动和蓬勃的生命力,只有青春才拥有的新鲜滚烫的热度。
作者在书中直截了当地供述:“之于我,诗是耽溺,小说是报复,散文则是无望的**。”
令作者耽溺的是什么?诗歌,爱情,反叛。它们加在一起,等于一个老题目,青春。有这样的青春,纵使仍有不胜数的遗憾,也应无悔了吧。
难得作者有一支细笔,能将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绪描摹得丝丝入扣,让人在阅读时,既经历着与自己全然不同的青春,又感受着似曾相识甚至完全契合的情感共鸣。大概,青春就是这样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装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着的一个舞台。他们迫不及待想体验想经历从书本、荧幕中看到的轰轰烈烈,于是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狂热地相信着但又一知半解的话。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演出中,他们全情投入。当然,每个人的方式有所不同,对杨照来说,读诗,写诗,办校刊,虚构凄美**的Dear you的故事,自虐般地爱恋着Y或M,是他实践轰轰烈烈的爱情和人生,体味**的方式。
每个人的青春各不相同却又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时地人事,一样的是红烛昏罗帐,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是透明,流动,虚无,是蝴蝶翅翼承载不住的潮一般的感伤。
就像这样,杨照老师在书中所写:“那个夏日,我听见如雪的声音宣示诗的真理,而碧潭里埋着我的诗集,以及我错误的初恋。”
《迷路的诗》读后感(六):诗,青春的出口
今天中午窝图书馆,把杨照的《迷路的诗》读完了。
《迷路的诗》是本散文集,15年前联合文学曾出版过。我读的是广西师大的新版。(新版最值得注意的是最后收录了一篇《诗和少年时光》,算是作者对于这段诗与他的青春的总结。)
关于这本书,写三点。
一、哦,嗅觉!
杨照在《气味》一文里写了一段他学生时期和死党们一起把学校的督学(?貌似)推到了荷花池里。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件事在他记忆里却未再现,所以自然以为是忘了。
然而就是某一次,他闻到了一个熟悉的,特定的气味——荷花池底的淤泥味。因了这味,少时那段“恶劣行径”在脑海中重现,一切都历历在目。他以为他忘了。是的。折腾督学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值得称颂的行径。
上一篇:斗鱼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妖怪客栈3》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