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写这篇读后感,想用《一不小心就老了》做题目,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共同当娱记的那段岁月,回顾那时候我们有多年少气盛,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我比相君老得快。他其实比我年长,但是,在他依然执着的带着**背着书包在人海里浮沉打拼,我已经老而无力的退到幕后,变成一个靠写词养活自己的动物。为了不暴露这一点,我决定放弃这个角度,只讴歌相君的**,忽略掉相君的年龄。
当然,大家还是可以从他书里关于刘文正、邓丽君、张帝的描写中推测他生活的时代,那时一个遥远而美好的黄金年代。
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和手机,要叙旧只能见面,那个时候没有mp3和彩铃,听歌买唱片,是要花钱的。
怀旧,原来是可以被影响的,在任相君“任氏风格”的叙述中,很难不受他的传染,尤其是看到那一串串闪烁着光芒的名字。我原以为怀旧是老了的表现,但是,再读过这本《一不小心作娱记》之后才发现,怀旧,恰恰是因为自己怒放的青春花朵还在。
其实正是因为这份青春,这份热情,才让相君经历了若干次生活的波折之后,进入了这个行业,而且一做就是十年。我们又何尝不是。
在这本书的某一章节,相君提到了我。很客观,但是也让我很汗颜。寥寥几句话,似乎把我潜伏在媒体那几年的野心都拆穿了。不过,很奇怪,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的想法,最近我的大学同学还说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人。所以说,在媒体潜伏时,我真的没想过会在这行做这么久,甚至发表过几首歌词之后,也没有想过一直会吃这碗饭。如果有,一定是潜意识作祟。
是的,如果说什么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冥冥中自有安排之类的鬼话,不如把一切都归咎于自己的潜意识,我们的路之所以这么选,之所以这么走,完全是因为我们是如此的热爱流行音乐,热爱这个现在说起来或许有点虚无的唱片界,做娱记也好,做乐评也好,写歌词也好,出唱片也好,途经不同,原因还不是一样。没有儿时那些曾经沉迷的相似经历,哪有后来那么多看似偶然的必然?一切的答案都在书中,特别是本书的前半段。
这样说来,其实我们都没有一不小心。
我们必须这样。
《一不小心做娱记》读后感(九):不是每个娱记都叫“任相君”
中国每年出版物数以百万计,除了房产中介奉为圣经的成功学口号,豁开内脏心肝肺掏给你的没几本;打着各类“诚实”旗号的出版物充斥各类便利店书架,名头没有一个不响亮的,来自一个“本县著名乐评人”的没几本,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中国自封娱记的人数以万计,敢抛开花边猛料把文字铅印的没几个;敢自封写字的人千百万,甘于“小报记者”称谓的没几个。你知道我在说谁。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不小心做娱记》,我会和作者一样狡猾乃至刻薄,写成字就是“一个70后文艺男青年在中国城乡结合部的发轫、成长史”。如果你爱屋及乌想通过它来寻找对偶像的亦步亦趋的话,马条估计会第一时间扑上来唱出那句“你找错了地方”,这个地方只有一壶热酒、一席暖心话、一个不介意在任何场合自嘲的中年汉子,一场未散的关于青春、梦想、爱情的茶话会——当然不是民主集中制的那种,因为这个家伙要么做出了你想做、甚至就是你做过的动作,说了你想说或者是说过的话。
坦白说,很难界定这是一本交织了个人回忆的娱乐圈生存报告还是半自传体小说,你无法去评判主人公穿梭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县城与繁华都市的种种情感遭遇、梦想折戟与打工奇遇究竟几分真实几分演绎,但很显然这本书和所有标榜艰深、立意成功的小册子迥异。书像美女,有的一两眼足矣,有的则需要打磨,这本册子的狡猾之处在于它看起来素面示人,却在细微处百媚横生,*得你心**。它就像作者一样,总是喜欢抽冷子抛了一个包袱之后,躲在角落等着掌声响起,咯咯的笑以及轻描淡写的手遮动作无不彰显出那份得意、狡黠和假装不经意的恶作剧而收获的成就感。
娱记作为一个特殊行业,赢得粉丝网友爱恨交织的待遇,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厚遇直接可以让“天上人间”歇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众媒体、尤其是音乐媒体全面兴起的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黄金十年里,资深娱记凭借专业度、敬业精神以及行业的热爱见证了一批歌坛大腕的崛起,这里有齐秦、张国荣、张震岳、张信哲等舶来品,当然也有高枫、杨嘉松、花儿、马条等等本土骄傲。作者像巧妙周旋于青春期的小燕子、小婵儿和红袖儿一样,把这些素材纳鞋底一般,缝到了个人成长史中,严丝合缝。
上一篇:白描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算法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