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是一本由董桥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描》读后感(一):旧时月色
一代代的老去,一代代的人物远去,留下多少宝贵的精神财产令人仰止。在旧时月色里,陪着作者一同去瞻望那些可亲可敬的学者、长者。
岁月让人遗憾让人伤感,总是在不停的走,不停的成长,不停的感悟,不停的失去,不停的淹没。
最后,只能在旧时月色中,凭吊,感伤,落寞。
《白描》读后感(二):幸亏最后看的这本
以前断断续续看过董桥的文章,很喜欢,广西师大这套书的装帧也很喜欢,就陆续都买了下来。买的时候只是随机挑的,白描是最后一本读的,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幸运。如果先读这一本可能就不见得看完这一套了。
喜欢看董桥写书画文玩,旧事风月,调调书袋。文章短小,信手拈来,会心处还会让你莞尔一笑。读到后几本的时候已经没有开始的惊艳的感觉。像甜品吃多了有一点点腻。
这本书前80%都和其他书没太大区别,那些旧人旧事旧物。有几篇写大陆的电影电视剧的。褒贬一些演员,评价最高的居然是张铁林称其表演练达到妙境。这是那个就会瞪眼,傻笑的皇阿玛?.......
接着看了几篇,看到“六年浩劫”这个词,百思不得其解,印象中只有那十年浩劫啊,难道平反了四年?搜索了一下也毫无头绪,无意中看到文章的时间是2003年,大概明白了是指97之后吧。这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了。
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话题要典雅,自居要简明,切记不要放肆’老师说。我活到这样老了还忘不掉这些训诫”
看来董桥先生没有像书中所写,恐怕是忘记了这些训诫了。即使是看“大纪元”这么搞笑的东西都没有多香港这些年有这么夸张的评价。这和董桥一贯表现的文化人,读书人严谨的态度反差太大了。后面都是跟政治有关的文章,看了几篇就不想看下去了。太无趣了。剩三十多页不看也罢,免得影响了对董桥先生的印象。
真庆幸最后一本读的它,没影响前几本愉快的阅读经历。
《白描》读后感(三):董桥《白描》——民国遗老轶闻录
说起来,董先生这套集子实在是贵了些——十来万字,竟要39块钱。不过布皮细纸,有意思的故事,配上大家淡淡然的笔调,捧在手里实在让人欢喜。哪里还顾得上那几个钱呢?
都是几百字的短文,没写什么大学问,小情趣倒是不少,算是非常标准的轶闻录。董先生作为民国遗老,谈的轶事自然是那些民国大家的轶事。王世襄,顾维钧,杜月笙,一个比一个响亮,使人对这些零零碎碎的往事平添很多兴致,有点儿像看绿妖老师聊民谣圈子的感觉——说到底,我们还是爱轶闻爱八卦,尽管我非常非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整本书印象最深的有两处:
一是说起胡适,董桥的评价是:聪明里带着世故、谨慎里带着诚挚的大学问家,窃以为实在中肯。
二是那篇《一代人的气韵》,说上了年纪的人总觉得他那一代人才有气韵,下一代人没有,其实那是骗人的,每一代人都有不少带着气韵的人。想起前阵子看的电影《午夜巴黎》,对于那个不合我意不够浪漫主义的结尾,忽然有那么点认同了。无药可救的念旧怀古的我们,只是无法跳脱出自己的时代,总结出它的精髓罢了。每一代人,自有他们的气韵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编辑。董桥先生的这几十篇小文,写自2003年6月到2004年初这段时间。开始还未注意,后来发现文章排列是按时间倒叙的,有点儿好奇。直到读到结尾那几篇政治况味颇浓的时评,才恍然大悟——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文章倒排真是编辑的妙招,既躲去了很多来自上层的不必要的麻烦,又让读者循序渐进易于接受,可谓一箭双雕。
《白描》读后感(四):描不尽的人生琐事
董桥的人名早就听过无数遍,朋友圈的所谓“美文分享”也经常会出现他的文字。然而,只爱翻纸质书的我,因着这一点“高傲”的脾气,竟从未点进去看过,哪怕浏览。这次,一下子买入来他五六本书。从《白描》起步,也正是它,第一次让我读小品文读出了小说的感觉——欲罢不能。
这必然是个带点学究气,又有点小固执的文人!他用白描之笔,记录了那么多琐碎的小事。正如他自己所言,“活着就是故事”,人生苦短,故事已经道不完,若得长生不老,反而添了更多不珍惜的借口吧。
上一篇:用“心”思考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一不小心做娱记》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