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战争经典读后感10篇(4)

  徐老师在书中很大篇幅的提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不完善,这一点我非常赞同,虽然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提法大行其道,但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因为高考这把锋利的剑依然悬在广大师生的头顶,考试分数依然是衡量学生好坏、甚至决定学生命运的重要指标。但可喜的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非常优秀的向老师,我想说,她的存在比徐老师所推崇的徐向洋工作室要重要的多得多。她懂得对孩子进行激励,也懂得因材施教,也正是她适时适当的调整了教学方法,才使得徐修远不至于因为厌学而回家,他考上中戏,向老师功不可没!

  很高兴看到这本书的结尾处,父子因为一个温暖的拥抱而冰释前嫌,但从全书的重点来看,我却又有些担心,徐老师没有认识到是什么让儿子能够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又是什么造成儿子最终的巨大转变。徐老师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在徐向洋工作室的枯燥教条的“择差教育”上,好像一个大大的广告一样宣扬徐向洋的功绩,但在我看来,徐修远在“三纵”所经历的四个月,是委屈的,甚至是屈辱的,那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也是社会对自己的否定。从书中种种细节可以看出,徐修远是个有坚定目标,执着的孩子,但有着从小被娇惯长大而形成的意志力薄弱的特点,表面上冷酷,内心却情感细腻。他不善表达情感,却在为数不多的与父亲的沟通中,表达了父亲对自己关爱不够的意见,可惜在表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徐老师一直将自己摆在严父的高度上,直到文末那个倾情动人的拥抱,这时儿子才感受到父亲浓浓的爱,父亲也真正体味到学习、成绩相对于亲情来说,都是次要的,爱得到升华,许多教育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很多是表达我对徐老师教育理念的不认同,有些为儿子徐修远抱冤的意思,但我仍会给这本书五星,就像前文说到的,《一个孩子的战争》将教育问题用一个近乎残忍的纪实摆在读者的面前,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大讨论,这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而我们在读书之余,更应该深层次的思考,造成如此现状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改进。我相信这也是徐老师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吧。

  《一个孩子的战争》读后感(六):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

  书籍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而增多,有的书令人增长智慧,有的人令人轻松愉快,而有的书则令人感到沉重。这本《一个孩子的战争——家庭拯救纪实》无疑就是一本令人感到沉重的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下了自己的教子经历,这个经历中充满了苦痛和泪水以及反思。在这个家庭中,60后的父亲,70后的母亲和90后的儿子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控制、金钱、暴力、背叛、冷漠、绝望、骄纵、任性、叛逆、交涉、谈判、妥协……这些在政治斗争和战争场面中经常会遇到的词语,在这个家庭的冲突中北展现得淋漓尽致。但这个战争场面不仅仅是属于这一个家庭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不幸的家庭,各有各不幸,对托翁的说法,也许学会有人颔首认可,但这一次,这个“不幸”却是属于千千万万个家庭共同经历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徐修远拥有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父母,优越的经济条件,过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一直较好的学习成绩,似乎他已经具备了各种成才的条件,似乎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这个家庭的战争依然爆发了,而且是那样的激烈,那样的持久,以至于解决几乎不可收拾,这是为什么?

  阅读这本书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作为父亲在不断地反思这个问题,正是这样,这本书的主题不断地涉及到了“教育”、“母爱”、“早恋”、“独生子女”、“特殊教育”、“苦难”、“人生”、“学校”、“代沟”、“网络”等诸多的话题,从对于家庭的思考辐射到对整个社会的思考。这个思考过程是痛苦的、也是迷茫的,而这种伴随苦痛与迷茫的思考也是这个时代中无数独生子女父母的切身感受,作者所发出的声音代表了这无数父母声嘶力竭的呼嚎:这是为什么?

  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极其现实的家庭问题,其实也是社会问题。而对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其实不懂什么是教育,更弄不懂如何能对子女进行教育,也因为独生子女所带来的唯一性使父母们更失去了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的可能。而怀着极大苦痛和心血写下这本书的作者希望这本书“每卖出一本书,或可挽救一个人、一热家庭;多一个人看这本书,就多了一个孩子或家长早日拔身与泥淖而卓绝前行”(《站在苦难的门口》代前言)在这里,相信作者并不是在期待自己这本书的“码洋”率,而是真心希望自己这场痛苦异常的经历,能为广大面临这个难题的家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帮助。

上一篇: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单词社交网络》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