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商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民国商人》是一本由傅国涌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国商人》读后感(一):民国商人超越现代企业管理精神的另一面

  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各种各样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管理模式不断涌现。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中国近现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创新,其条件更为恶劣,其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身处社会大变革期间,创业环境更是令人难以想象。但就在这种状况下,民族企业突破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也为我们当今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真研读这段企业发展史,我们就能够发现,能够让我们惊叹的不仅仅是民国商人的创业精神、赫赫成绩和家国情怀,而是当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如果将其放到当今社会,也丝毫不觉得过时,反而更显得前人的聪明睿智。著名的历史学者傅国涌撰写的《民国商人:1912—1949》,本是一部追溯中国近代工商业历史与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传统的著作,抛开民国商人的家国情怀,更忠实的记录了民国商人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比如当前非常热门的“众筹”,其实早在民国时期早有先例,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就采取了这种方式。当时虽然没有网络,但是该公司提出了“不怕股东小,就怕股东少”这一响亮的口号,股东最多时达到一万多户。小额股东,集腋成裘,不起眼的游资,如涓涓细流汇入东亚公司,成就了东亚公司的辉煌事业。

  《民国商人》读后感(二):《民国商人》:实业兴国十三年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本轻末”,生怕本末倒置,所以封建王朝一直提倡农业,而非发展工商业。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个个崛起的国家都进行工业化,当时的大清王朝也“恰巧”错过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在1775年,亚洲占了全球经济总额八成的比重。光是印度和中国,就占了全球生产量的2/3。相较之下,欧洲就像个经济侏儒。完全没有发展起来。

  每次读历史时候都觉得那时候的中国,中国人错过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技术大爆炸。而作为中国真正进行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已经清朝末年。现在的中国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下蓬勃发展。很多人都去融资创业,也是因为看到了商机。在清末民初,那些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在那个弱国背景下,都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强国梦,作为民国摆脱封建中国的第一代创业者,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感叹的地方。

  整本书非常详尽的介绍了1912年——1949年的民国时期一众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建厂,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外资外企的商战,对于发展中国自己的工业,以及战争时期如何继续进行企业的发展,以及在军阀战争,抗日战争的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透顶,通过实业兴国强烈心愿得以展现。

  特别书中以编年体为方式,这样的记述方式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不同时间段,不同历史时期特定历史情景下,民国商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背景身份的商人来做成怎样的工厂或银行。例如民国前期(1912年左右)的建设者多为没有高学历的人,主要经营面粉、棉花、日用品方面。像张謇,聂云台等老牌企业家。后来的留洋回国的穆藕初,范旭东等都能从带来国外新式的设备、观念和管理经营方式。后来的夏瑞芳建立商务印书馆也在教会读过书,建立第一个中外合资的企业。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人们不仅与外国资本进行商战抵抗,例如五四运动的影响力,上海工商会领导人朱葆三,沈联芳因舆论辞职,改选中33位会董只有穆藕初和钱贯连任。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新老交替。世界已经改变,商界对革新派也是充满信心。

  对简氏兄弟的南洋兄弟烟卷的商战也描写的很生动,印象十分深刻。

  不仅于此。不少企业商人也积极建设城市和学校教育,派送留学生等。像卢作孚的北碚建设等等。

  那个时候的企业家真的不仅仅为了个人的生计而奋斗,更是想通过实业来实现国家的兴盛,人民的富足。像南通,北碚,无锡,厦门都是民国商人努力建设能力的体现。

上一篇:《不可能的堡垒》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一个台湾人在大陆四年的投资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