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个综合艺术,写啊,裱啊,我们如果对对子,需要思考文字和格律。不写下来,不会张贴,只能称为联语。撰写对联,喜联、挽联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春联等的写法介绍得很详细。
我们这里农村过年是一定要贴对联的。在我小时候,对联是需要手写的。一般是村里有文化的人,照着对联书上写。后来印刷对联多起来,父亲将印刷的对联买好,我年前赶回去,在除夕那天贴好。能用毛笔字写对联的堂哥告诉我:上联是仄声,下联是平声。上联贴在门的右边,下联左边。我就知道怎么贴对联了。贴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有时明明是一副对联,怎么上下联都是平声,这可这么办?不遵守基本的联律啊。比如福字,按古代发音,就属于入声,算到仄声里。我发现本书入声的介绍,终于明白了。
此书比较独特的一章是针对应征联的。作者参评了很多对联征集的复赛,作者以评委的身份,告诉你有哪些雷区。标明平仄,避免在初评阶段就被认为不和平仄被刷掉。
这本书的好处是基础,全面。你可能在别的地方看到对联故事,只是觉得好玩,而且多是写绝对,想学到写法就太难了。有的对联写作知识讲得不透彻,有的讲得很*,但你没有基础。这本书你看了之后,就可以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对对联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我觉得受到了作者的教诲。作者认为对联的直系源头是律诗,所以,要写好对联,可以多读读律诗。
《闲谈写对联》读后感(四):对联品鉴写作入门
文/赵客
过年的时候在街上散步,临街的商铺都关门歇业,门口贴着大红的对联,多是“财源滚滚”、“生意兴隆”之类。然而细看却看出有些不同——有些商铺把上下联贴反了。对联的顺序和现在书籍阅读顺序相反,更符合中国古代竖排的书籍规定:从右到左。所以上联应该在右边,而下联应该在左边。可见虽然大家在生活里经常见到用到对联,但很多人对此是不甚了解的。
对联的讲究颇多,除了上下联容易贴反之外,还有很多文字上的规矩。白化文先生的《闲谈写对联》作为一本入门小书,可谓深得其中三昧。白化文先生师从吴小如、周绍良等,对宗教尤其是佛教造诣很深。曾经出版过大家小书系列的《三生石上旧精魂 :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汉化佛教与佛寺》等著作,后来被集结成《白化文文集》。
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究竟起源于何时未有定论,据白化文先生总结各方考证,对联应不晚于晚唐时期。做对联的规矩很多,以平仄来说,和近体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句之中要平仄相间,但是也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隔两到三个音节就转换平仄。《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作格律诗就曾谈及: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但是平仄又有许多讲究,现代汉语普通话分为阴阳上去四声,但是古汉语讲究的是平声(阴平、阳平)和仄声(上声和入声)。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被归入其他声部,不复存在。好在入声字不太多,有心学习的人可以用心记住。上联当中,一般来说尾字为仄声,而下联的尾字则为平声,但是也有个别的是上联,用平声收尾,而下联则用仄声收尾。
对联除了平仄之外还讲究对仗,如黛玉所云,虚对虚,实对实。白化文先生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将词语分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涉及到专词也需专词相对,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等等。高级一点儿的还会句中自对,如:
上联:文峻若山,品清于水。下联:事稽在古,贤取诸今。对联的实用性极强,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民国时也常见,现在见得最多的大约是春联和挽联了。明白了写对联的一些浅显道理,要想学习写对联,就要下一番功夫了。白先生为对联爱好者推荐了《笠翁对韵》, 《声律启蒙》 等基础书籍,以及梁章钜的《 楹联丛话》等专业研究书籍。黛玉教香菱学作诗,除了讲各种规矩,还有这样一段话: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上一篇:《美国总统制》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嗜血的皇冠 大结局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