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我自知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但对一切秘闻有着难以克制的猎奇心。它所构筑出来的空间是我从未涉足过的泽滩。那些纸张上荧幕上虚构出的艺术形象终于不再是线条**,也有了肉体有了迸发着力量的脉搏。
这本书带着我走向历史的化妆间,尽管它仍然不肯告诉我那些涂着厚厚的妆容准备踏上别人的舞台的人到底是谁,我仍然感激它让我看到了真实的一角,看到了牵引着木偶线的人,看到了那些带着永远不能脱下面具的人在走向台前时或倨傲一瞥或攥紧幕布一角。
我读书的时候想着将这样那样的精彩记在心里,现在讲给你们听,但我因着目不暇接而一句都说不出来,或许有机会我能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再事无巨细地说出来,但那早已是我心中的故事。
我也沉浸在这场梦里面,梦里尝到了人间佳酿,我忘记了会醉,待到酣时霍然醒来,仍觉得酒坛不会空。
你愿意尝试一下吗?闭上眼睛用头枕着这本书,像膜拜又像聆听。过去的人如何造就历史,历史如何带走他们停留在沙滩上的遗骸——将来我们也必如此。
《军情六处》读后感(五):一半是政治,一半是死亡
在今天这样一种语境下,如果说到特工,尤其是英国特工,大概相当多的人脑子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都会是伊恩•弗莱明笔下那个果敢而不失优雅的军情六处特工詹姆斯.邦德,随着这个系列的小说和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邦德和之于“特工”就像福尔摩斯之于“私人侦探”一样,成为一种难以磨灭的典范和样板。詹姆斯.邦德不知疲倦地来往于世界各地,出入各种高档场合,怀抱各种肤色的美女,遇到各种可以颠覆世界的恶魔,然后用各种新式的装备将他们干掉……作为永远需要新鲜创意的电影工业,007系列严重重复的情节和套路是个例外,它不但没有被观众所厌倦,反而使邦德这个人物,成为一种行业标志。对此,邦德的扮演者之一皮尔斯-布鲁斯南曾经这样总结:“是美艳的邦德女郎,是新奇的道具、是性、是罗曼蒂克、是幻想、是最终的英雄,赋予了这部电影长久的生命力。
说白了,人们对特工这个职业的热衷和向往,并不是因为这个职业本身,而是因为附着在这个职业之上的、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生活,这是电影为普通人营造的诸多梦境中的一个,而它真实而鲜为人知的那一部分,在很多年之后才被允许向世人展示,那就是基斯•杰弗里所写的这本《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本书是经军情六处授权,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对这个声名显赫的老牌情报机构前四十年的发展历史所做的独家披露,包括它的组织机构,财政状况,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它的历任局长是如何和早期的三个幕后老板(海军部、陆军部、外交部)周旋,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能维持一种长久的供需关系等等。它让我们明白,我们从电影看到的特工,不过是这个巨大谍报网络的一端,在另一段,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一个繁复的网络在周旋和战斗,以领导和支持这些外派特工的英雄行动。不过作为多数人最关心的一些重要的行动事件仍然是本书的讲述重点,它穿插在两次世界大战和不同的区域之间,通过对这些散点的连缀,逐步呈现了军情六处比较完的整面貌,一半是政治,一半是死亡。
和以往任何一次的艺术演绎不同,这是一次真实的、相对客观的讲述,因此,我不太同意这本书宣传腰封上的“再现007原型的传奇特工生涯”这句话,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其意义并不是“再现”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种还原、勘误、甚至是彻底的纠正,是将真实的特工生活与流行文化中唯美、浪漫的虚构区别开来的一个契机。
作者在本书的前言里也说:人工情报一般都不是聪明绝顶的大间谍或像玛塔.哈里那样**男人的女间谍和荒诞离奇、赢得战争的谍报行动的故事。它更像一幅点描画,包含着成千上万男女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搜集来的情报碎片,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构成一幅大画面。
这些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男女,即便在这本号称解密的书中,也不能擅自提起他们的名字,即使在死亡之后,他们也只能永远隐姓埋名下去,那么作为对这个群体的唯一交代,大概也就只能是让世人了解他们真实的状态了吧。
《辽沈晚报》2011.7.5
《军情六处》读后感(六):揭开007东家的面纱
上一篇:《玉器之道》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大河尽头 上卷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