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读后感10篇(2)

  2.梁公还是个优秀的学者。异常勤奋,在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在清华等院校任教时,勤恳,又热爱自己的工作。

  3. 是个生活家,生活趣味丰富。爱临帖,常常写点字,写个扇子给远洋的孩子们寄去。喜欢打牌(麻将),据说水平很高,他自己是当做休闲玩儿的。鼓励他的孩子们培养生活乐趣,总让他们周末啊有空的时候多出去玩玩。

  4. 对孩子真是**爱不完。不吝于表现对孩子的爱,上文有提到;同时为孩子们的前路做细致周到的考量。就思永假期是不是回国参加一个“暑期实践活动”的事情,一封一封地写信商量探讨安排。实在是不厌其烦。

  5. 家书的时间跨度主要为1990至1920s,透过这些家书也能窥视当时的社会背景。最让人悲哀的在于他在信中提到过多次的话:“不能做超过半年的打算”,“前途未必光明”。不过就算如此背景,梁公倒从未建议孩子们索性留美留加算了,都是做着回国奉献自己力量的打算的。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四):私信里头的任性和有趣@读梁思成家书

  在读梁启超家书之前,先看了他写的李鸿章传。基本上属于同时代的人,又基本上目击了李鸿章那些倍受诟病的所谓政绩,他对李鸿章的嫌弃毫不客气。尽管如此,我却还是从中嗅到了某些模棱两可的味道,形同宓妃之于曹植,西游记之于吴承恩。

  不过,这终究是在缺乏理据之下的揣测,无法避免的带有了读者的个人意识——我从来都是不否定这一点的,并以此作文而沾沾自喜。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庄严肃穆以及无可奈何的猜测在前,梁启超在与孩子们书中的活泼才更叫人觉得惊喜。那些充满了中国读书人之独有幽默的文辞,不仅仅描摹了一个半生奔波的父亲,对家里大大小小那么多孩子的感情,还穿插着对于学问和时政的见解,自然也少不了一个父亲对儿女前程和家庭的期盼,实在是真实。而其中的不少内容,也和去年此时所读的南渡北归遥相呼应,或有点出那些大师们之奇葩暧昧,老先生捶胸顿足的模样,也是充满了各种画面感。

  大约,这个就是家书系列的辑略能够流行的缘由吧。当卸下了那些道貌岸然的庄重,另一面极富人间市井气息的调侃和诙谐,确实非常的可爱。

  梁启超似乎很喜欢给孩子们起绰号,除了那些洋溢着父爱的叠字昵称之外,有两个孩子倒是有格外有趣的称呼。

  其中一个便是梁思懿。

  对梁启超家中掌故并不熟悉,所以每每读到司马懿的名字,实在是有些**不着头脑。

  直到读到了末尾,看了注释,这才晓得,大约是思懿的名字和司马懿有些微妙的谐音,让梁启超先生顽心大起,便给了这样的一个称号。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孩子谨慎也有进取心,和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形象也算有些重叠,所以才这样唤她。无论如何,这种淘气的笔触,真正是把一个父亲在面对女儿时候的俏皮,描摹的栩栩如生,平添了几分趣味。

  而对于小儿子的昵称,则更为活泼。梁思礼是梁启超长大成人的孩子里最小的一个,老来得子的喜悦可想而知,于是他便有了一个一语双关的昵称,是为老BABY,是啊,老了才得的BABY。一开始,还是认认真真的说,老BABY,老BABY。而到了后面,索性写成了老白鼻,或许是因为以毛笔写英文字母实在别扭。可也未尝不是老人家刻意所为,但觉幽默有趣而已。这种老而不腐的活泼样子跃然纸上,实在是太过好玩。

  这种有趣的坦诚,也表现在他对最小的孩子诞生时心情的描述。尽管这个男孩子早夭,可是梁启超依然亲昵的称之为小白鼻。他在信里头说,若是个女孩多好,这样自己膝下就有五个男孩五个女孩,多完美啊。他也坦白,小白鼻如果是个女孩,自己会更欢喜的,不过既然是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样欢喜,不过女孩更着人疼爱。只是这个孩子早夭,也着实让梁启超有一些难以表述的心境,加之当时国内形势动荡,更是无法明说,颇让人心疼。

  确实,梁启超的家书往来,贯穿了清末到民初的那些年,变法失败的流亡,军阀混战时期的迷茫,还有面对各种党人活动日益激进时候的疲惫。

  他的理性似乎在说,不要过多的把家人牵扯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形势纷争里来,毕竟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可是他又忍不住表达自己对学生运动和工潮的心情,从根本上还是希望看到稳定的局面,以及劳有所得的常态。

上一篇:Wonder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本真性的伦理》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