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国学溯源》读后感精选10篇(2)

  值得一提的就是这样一本关于国学至理至性的书,怎么读都有种过于热闹的感觉,尤其是随书附送的《国学堂》节目的CD光盘,虽然主持人诙谐智慧,嘉宾博学风趣,可以说古今历史、中西文明信手撷来,但是是语气或是语速的原因吧,听起来总给人一种更快更强的逼迫感,我不知道这是它的优点还是缺点?我也不知道这就是“思者反动,而行者曲解”吗?反正我只知道自己很累。

  《国学堂·国学溯源》读后感(五):国学博大精深《国学堂》

  国学博大精深《国学堂》

  这几年国学热,很多孩子都去学国学,什么国学呢,就是《弟子规》还有《四书》。《弟子规》老师还能讲一讲,至于《四书》基本上就是背,老师是讲不明白的。过去的孩子小时候都要把三百千背下来,相当于识字,然后被《四书》,不懂也要背下来。就好像我们现在背乘法口诀和元素周期表。在那个年代中,这些文本是中华文明的基础。你想要成为一个文化人,就必须掌握,即便小时候不懂,以后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和这些东西不断相遇,不断使用。比如《千字文》,中国古代是没有阿拉伯数字的,那么怎么计数,数量少就用甲乙丙丁,多一点就是子丑寅卯,超过一百就不太好办了,怎么办呢,就用《千字文》。民国为故宫文物编号都是用《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字是第一号,地字是第二号,上贡院考功名,考棚都是这么排的,你不会背《千字文》你都找不到你的考号。所以你说你背不背。那时候,给孩子起名,为自己去字,给店铺起名,写对联,只要涉及到文字,就都离不开这些东西,中医、武术、算命都离不开这些符号。所以古代人背这些东西是必须的。而现在的孩子,你背下来了,你以后还有机会去使用吗?过去一个乡村私塾先生就能把《四书》讲得头头是道,现在你连找一个能够讲清楚《四书》的人都找不到了,如果将来从事古文字研究,古文化研究,真的先不出,还背那些东西做什么。

  《国学堂》这本书分成两个部分,上篇是国学起源,下篇是汉字密码。国学起源这部分写得相当不错,不是在介绍国学,而是有很多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从这里面知道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部分内容的作者是一位隐居终南山下二十年的独立学者王东岳先生。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思想深邃,思考历史文化的隐士。

  书的第二部分是汉字密码。关于汉字我也挺感兴趣,没少买关于汉字的书,心理想如果知道了汉字的本来意思,教给学生识字的时候,不是事半功倍吗。不过了解了汉字的来历以后才发现,很多汉字的演变,本来的意义都没有定论,都是各种说法并存。而且汉字的意思并不都是象形字那么简单,并且汉字的本义都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很多都和婚姻、家庭、性密切相关,对于没有类似经验刚开始识字的孩子,没法讲清楚。

  《国学堂·国学溯源》读后感(六):追溯传统文化脉络

  记得06年在《百家讲坛》栏目看到《于丹〈论语〉心得》时,自己激动的辗转于各个书店,询问此书是否上架,从那时起开始关注国学,关注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人类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它没有中断,儒、释、道三教构成的传统文化主体仍保留至今,儒家讲求天时地利人和,提倡自己创造;佛家讲人的一切烦恼、痛苦都是人自身造成的,要除去贪嗔痴;道家认为,要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不以个人的意愿去改造,强调自然无为。

  旅游卫视的梁冬先生,约请独立学者王东岳先生、唐汉分别讲授国学起源和汉字密码,从另一个角度着手,开始了这场国学溯源之旅。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由王东岳先生讲解国学起源,从文化的源头开始,纵横捭阖、贯通东西,逐步梳理文化的变迁和生活的改变,分析生存形势如何决定一种文化与文明,展现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真知灼见和长远预见。下篇由唐汉先生为我们说文解字,看文字如何精妙反映出一个民族、一种文明的发展史。

  梁冬在序言中写道,中国古人最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也在表达他们的感情,中国的工艺品,其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工艺精美的问题,你在一个作品里,能够看到一个人用很长的时间,安住在他的内心当中,享受他和某个物料之间的关系,最后由一个器皿投射出他内心的放达、粗犷、宽容和对变化的接受。读着这些话,感觉到人们倾注自己的心血,为物品注入灵气,物就是我,我就是物,就像西方爱乐人演奏时,全身心的投入,那种陶醉,那种享受,正是我们当代人身上所缺乏的。

上一篇:《当你途经我的盛放》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绝色锋芒》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