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4)

  百年苦乐半相参。

  儒家积极的人生观和道家圆滑和顺的人生观念,协调起来成为一种中庸的哲学,成为一般中国人的“宗教”。这种动与静冲突的结果产生了一种妥洽的观念,使人们对不完美的人生也感到满足,产生智慧而愉快的人生哲学。不去追求完美,不去寻找势不可得,不去穷究不可得知,平和地工作,旷达地忍耐,幸福地生活。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庄子云:“送君者皆自厓而返,君自此远矣。”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动与静之间寻觅平衡,空寥自足。名和利,有修养的人只能避免利的**,只有伟大的人物才能够逃避名的**。绝利易,绝名心难。宽容对待自己有时驿动的心。忍受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天地万物间,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百年苦乐半相参。

  心灵与肉体的快乐不可分。

  人类一切快乐都属于感觉的快乐。清晨起床,神清气爽,煮一杯咖啡,捧一本书,精神与身体皆与世无争,这份快乐是属于肉体还是精神?为什么有人常常不快乐?原因是感官的**性减退。这种人很少去感受,视觉听觉麻木不仁。获得快乐,要主动去感知生活,体味人生。

  梁实秋先生之十一则不亦快哉,与金圣叹之三十三则不亦快哉,异曲同工,彰显大师的洒脱、幽默、出尘。有了先生们的这般心性,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多不亦快哉的时刻。

  不被利用的时间是最宝贵的。

  “闲暇之时间如室中之空隙。”我们有了闲暇,才能感知生活的乐趣。城市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空间的狭仄令我们局促不安。我们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视野和心胸变得开阔。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屋前空地”,给心灵和思想以自由与想象的空间。

  学而不思比思而不学更不好。

  我们教育的危险在于割舍了鉴别力以求学问,视强记事实即为教育的本身目标,脱离了教育的真正理想,即智识上鉴别力的发展。孔子说:“多见识之,知之次也。”庄子说:“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真正的学问,是拥有智力上的胆力和独立判断力。

  学者与思想家的区别。

  学者在写作中,大都借材于别的学者。他所引用的旧典成语越多,越像一位学者。一个思想家于写作时,则都借材于自己肚中的概念,越是伟大的思想家,越会依赖于自己的肚腹。“一个学者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什么是美?

  所谓文学的美和一切事物的美,大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变换和动作。“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宇宙中凡是活的东西都有着文学的美。凡是活动的东西都有一个“式”,所以也就有美、力和文,或形式和轮廓的美。

  “在被时间击败、被时间席卷、被时间吞噬方面,万物皆平等,因而都值得在颤抖中被文字拥抱。”既然如此,让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睁一只眼奋斗,闭一只眼悠闲,既不辜负所谓“生命的意义”,亦不要错过人生的乐趣。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十):林语堂是个老顽童

  以前没有好好读过林语堂,这次有幸读到他的《生活的艺术》,才发现他是个挺有趣的人。

  他在自序里面说“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我想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你完全信任的人从背后抱住你一起蜷曲在床上的感觉。踏实舒服安全感爆棚。反正我是不想在泥土里拱一拱去感悟他的心情。

  1、科学公式

  现实主义,梦想,幽默感,**这四个元素的融合与早就

  他说,

  现二 梦三 幽一 敏一 等于日本人

  现四 梦一 幽三 敏三 等于中国人

  我觉得日本人的**度至少有3

  这个公式太有意思了,于是我研究了自己。25岁是我的一个小的分水岭。

  25岁之前。现一 梦三 幽一 敏一

  25岁之后。现二 梦二 幽一 敏二

  嘻嘻,你的呢?

  关于这个公式,他还说明了:

  幽默感用以纠正不切实际的梦想,玩笑者常常使理想主义者幻灭。

上一篇:《就像我妈妈》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爱眉小札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