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里的手稿》读后感10篇(3)

  作者所罗门斯有英国女作家惯常的细腻、沉稳的特质。整部小说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而且她擅长描写,文字颇具画面感。她把一个小姑娘从懦弱到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心境书写得淋漓尽致,大段的白描和心理描写为本书增色不少。就像她在书中写下的诗意文字,“我曾以为加利福尼亚充满阳光,可这里老在下雨。我有各种颜色的雨伞-我举着我的彩虹走进雨点中。”所有的快乐都需要痛苦做注脚,所有的痛苦都需要快乐去埋藏,哪怕是战争来临。

  已发《珠江商报》2012/12/09

  《提琴里的手稿》读后感(四):等待与找寻---评《提琴里的手稿》

  当战争接近尾声,其他人均已离开时,哈纳依然坚守在废弃破败的别墅,在极端的环境下独自默默地照顾着烧伤病人奥尔马希,机械的劳动、随意的朗读都无不如同一剂最廉价的麻醉药,简单而又蛮横地麻木着哈纳失去父亲、失去恋人、失去孩子的巨大痛楚。她在照顾奥尔马希的过程中等待,她在与基普的爱中找寻,尽管基普最终离开,奥尔马希也终将不治,可哈纳的人生却在等待与找寻中得到升华。

  亦如久负盛名的布克奖获奖作品《英国病人》,《提琴里的手稿》虽将写作的时间背景放在二战,却未着力描绘残酷的前线,而是将着眼点选在了远离硝烟的一隅,以一个年轻女孩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对简单场景细致入微地刻画,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和略带哀伤的笔调,润物细无声地表现了身处伤痛中人们的相互依偎与慰藉,他们以劳作的方式充实自我,奉献国家,他们用爱与隐忍抚慰对方,弥合彼此的伤口,他们最终结束了在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战争。

  1938年的欧洲处于一片不详的阴云之下,在德奥合并,特别是水晶之夜后,奥地利犹太人的处境愈发艰难危险。守望着躲避战争、最终与家人在美国团聚的信念,爱丽丝独自离开了古老的欧洲大陆,远渡英吉利海峡,成为了泰恩福德大宅的一名客厅女仆,日复一日应对着琐细不容差错的劳动。然而,出身富庶,沐浴在爱中成长的她自小养成了自信、古灵精怪的鲜明性格,这与刻板的生活及卑微顺从甚至是逆来顺受的女仆身份是格格不入的。独在异乡为异客,身处英国古老的庄园,爱丽丝可以找到她身体所在位置的坐标,而现实的生活与她的内在渴望严重分裂,两厢**下,她漂泊的心却无法找到安放的角落。少主人基特的爱无疑打破了爱丽丝死水一般的生活,也改变了她在大宅中的身份。然而,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战争的最终爆发使爱丽丝的父母失去音讯,基特也因参加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救援而失踪,各种坏消息接踵而至,爱丽丝殷切的守望变成了无助的等待。

  曾经的爱丽丝随着基特的死亡一起死去了。

  一段以艾丽丝为名的新生活在痛苦中展开了。

  基特离去后,曾经任性、喜欢玩闹的女孩愈发成熟稳重了,她无视各种流言蜚语继续留在泰恩福德大宅照顾深受丧子之痛的里弗斯先生;面对战事吃紧、仆人短缺,她一边说服大宅管家去掉许多不必要的规矩,一边积极投身于农场,主动与里弗斯先生一起参加最累最繁重的体力劳动。共同的劳作与共同的痛楚让两颗孤独的心靠近了,相互依靠与扶持中,他们都找寻到了前进的动力与生活的方向,重生的里弗斯先生最终与新生的艾丽丝一起化蛹成蝶,破茧而出。尽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泰恩福德大宅最终被军方所收购占有,艾丽丝与里弗斯先生不得不另觅其他住处,然而他们的心却在尘世中找到了的落点。如同一个两度迷路的孩子,艾丽丝最终找到了她的家园。正如艾丽丝的父亲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经历过巨大悲伤,等到他认识到悲伤已经结束时,他每天早晨醒来都会感觉到太阳升起的**。

  除去写作意境上的一致,《提琴里的手稿》的写作手法也与《英国病人》略为相似,在《英国病人》中围绕着奥尔马希真实身份展开的追索,体现在《提琴里的手稿》中就变为了对神秘的手稿内容的无尽想象。尽管最后的结果是令读者颇为吃惊的,然而当想到手稿是作为父亲的朱利安刻意布置给女儿的责任,是他对女儿在战争中生还的希望,是如同母亲安娜给爱丽丝的珍珠项链一样,手稿是凝结着朱利安对女儿的爱与思念的载体时,手稿上的内容本身就如同英国病人是否是间谍一样,都已经再也不重要了。

上一篇:劫掠欧罗巴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鱼馆幽话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