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10篇(4)

  就像《我们仨》中钱钟书与杨绛相濡以沫的爱情让人感动一样,《私语录》中这种相知相慰友情着实令人惊叹,因为世间最美的风景永远是人,那些美好的,让你因之也变得美好的人们。

  本书的第四部分是张爱玲与宋淇夫妇的通信,时间为1955年张爱玲赴美到1995年去世,这些时间足够见证友谊是怎样炼成的。可是越到后来,书信就越不忍淬读,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三人的病越得越多,越往后,快乐的事就越少,用编者的话说,简直可当一部“病史”来看。而他们的通信就是交换“病史”,有时也不是互相勉慰,就是想知道对方的近况,担心再放心,循环往复。

  也许这要归功于编者宋以朗,他让我们瞥见人生最美的风景之后,又让我们一窥它最令人唏嘘的一面。但为衰老与病痛所折磨的人生并没有使友谊中断,他们都那么坚强地活着,相互支撑,把病情与治疗过程讲给对方,不管多么痛苦,他们都没有轻生之念。宋淇在日夜离不开氧气设施的时候,读了张爱玲的信,他说:“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别人像张爱玲那么了解我们!”

  而我只想用张爱玲的一封信作结尾,这是一个温婉动人,我们都想与之相交的不一样的张爱玲:“近来我因为胃口不好,常常自己做些中国菜,例如青椒炒蘑菇……希望有一天能够做给你吃,同时听你讲点烦恼的事给我听。”

  《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九):杂记

  我性情急躁,好读书不求甚解,速度快,便常常损失书中很多诱人的细节。幸好素来达观,失去便失去,得不到便得不到,也不甚放在心头。只是读完《张爱玲私语录》还是有点感慨,张爱玲说“有许多小事,一搁下来就觉得不值一说了,趁有空的时候便快写下来”……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所以,还是努力记一些吧。

  张爱玲曾写过“现在总是避免写自己。有些人的小说,看过就定会知道作者的一切,我不要那样”,其实凡是喜欢写的人就应该知道,一个人再诚实,笔下的事与真实的事总是有出入的——即使是照片,不同拍摄角度呈现的亦是不同影像——想仅凭借她的小说来读出她这个人,是不靠谱的。

  所以,虽然她不断写自己的童年,家世,成年后的人生,但是每一版细节都不太一样。别纠结了,那不过是小说家言。

  书中记录,张爱玲写自己很自信。这当然从她的经历也能看出。

  她不止自信,而且独立、坚韧、聪明,确定目标,便不动摇。是的,她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女青年,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清醒而真切。对人的认识也一样。

  有人说她遇人不淑,是不会认人。当然,胡兰成是渣男,她晚年也说自己都不想提他的名字。但是,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人渣呢,何况这个人渣才华横溢?看《小团圆》,她写邵之雍像个职业志士,怎么能说她识人不明?大概,二十三岁的她,就是喜欢这样的人。

  她有宋淇邝文美这样的朋友,并且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这对夫妻,是因为她知道,只有他们,才能明白她作品的价值。交给家人,姑姑、弟弟,未必能有现在的张学盛况。

  说句玩笑话,她勤奋到去世之后还年年排畅销榜榜首。这也是宋家人运作之妙。

  亦舒骂《相见欢》,张爱玲知道,在与宋淇的信中讨论此事,直言中国人对老的观念太落后,尤其是想取而代之的后辈文人。这话如果当时传出去,估计够亦舒当场吐血。而且多年后她也的确自己打自己脸。说是上了年纪就不要动笔了,结果她自己六七十岁还在写。

  张爱玲的气度也是超然,远胜现在很多讥笑她的作家。水晶曾经写过算是诋毁她的文字,宋淇夫妇写了长信去道歉,张爱玲回信竟然都没提这事,只提宋淇和邝文美在她心中是怎样怎样的人。我要是宋氏夫妇,当场真是要落下泪来。

  过去,看到很多人评价张爱玲可怜,晚年凄凉,没有子女遗憾不浅等等,都想冲上去告诉他们,不是的。你们认为结婚生子算是人生赢家,她不是啊!后来也平静了,张爱玲这种超越时代的存在,说了他们未必懂(当然我也不到那个境界),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吧,反正对于张爱玲来说也不是损失。

  我认为张爱玲超越时代不是没有根据的,只要了解她的所做所为、看过她的文章,相信都会明白。在跟宋氏夫妇退信中,她的很多看法也是如此。比如1984年8月26日的一封信,她说越来越相信宠惯的孩子长大了有自信心,有个性,会成功。“棒头上出孝子”,是因为父母乖戾或太疙瘩,儿女活到老也总还是想取悦父母,博得一声赞美。现在很多人都认识不到这一点。

上一篇:《千城(第1辑)》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