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10篇(2)

  宋淇、邝文美夫妇被宋以朗强调成两个“不愿以与张爱玲的深交而得利、想出名”的人。但是宋以朗越是在书中出现次数越多,越让我产生相反的印象。

  这个糟老头子。

  乱七八糟的书,一本一本地看下去,是否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选书,原来是一件看书更费时费事的事!

  《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五):只言片语。

  有人问我在读什么书?

  我说,张爱玲。

  人说,张爱玲挺悲的哦。

  我嗯了声,继续读。

  人生的底色本是荒凉,张爱玲显然是过早的知晓这一点。尽管如此,我并不认为她是悲情人物。

  从前读到她说自己在书摊前假装读者,问老板这书的销路如何,我就体会到她其实是个颇为有趣的人,但也不由怅惘斯人已逝。

  此书由三部分构成,一为宋淇邝文美夫妇写的评论张爱玲的文章,二为张爱玲的点滴语录,三为张爱玲与宋氏夫妇之间的部分往来通信。

  宋氏夫妇评论张爱玲,也不过是为了造势,文人的口碑关乎销路。张爱玲的零星碎语中英文夹杂,但也难掩她的灵气,就如胡兰成所说,近乎巫。往来书信呢,则显得私人化了。

  “大多数人都拿自己看得太重要(例如怕别人看他们的信……)——别人可能根本没空,或没有这份好奇心,如果不是这样,活着更没有意思了。“张爱玲这么说。信笺没有化为灰烬,昔日的私密交谈公布于世。

  我读书信部分的时候,已经凌晨,有些恍惚,对信中内容都为逐字去读,只觉越往后他们谈论的竟是某某病某某病,的确,时光飞逝,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烦恼的问题都会变。

  很多人都说晚年的张爱玲是孤独的,可是,我却认为,她或者一生都是孤独的,或者,从不孤独,因为她还有众多的属于自己的小乐趣。

  正如这本书的装帧,破碎的信笺,我们每个人注定看到的都只是不同的一部分。

  《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六):含蓄与哀婉的人生

  整本书几乎都是微博式的书信往来。有时跳脱让人跟不上,但仍旧是一本了解张爱玲的好书。摘一段张爱玲1979年3月19日写给邝文美和宋淇的信中说到她姑姑的:“我姑姑不要我还钱,要我回去一趟,当然我不予考虑,她以为我是美国公民就不要紧。她以前为了爱一个有妇之夫没出来,后来他太太死了,但是他有问题,文革时更甚,连我姑姑也扣退休金。两人互相支持,现在他cleared(平反了),他们想结婚不怕人笑。他倒健康,她眼睛有白内障。我非常感动,觉得除了你们的事,是我亲眼见的伟大的爱情故事。”好像是突然明白张爱玲为了对人性这么不存留希望,几乎不相信任何人和感情。张爱玲父母不完整的婚姻,以及胡兰成的无耻背叛,都让她原本**的心一寸一寸的碎裂。

  她能信任的不过几人,以致依赖。像她写给宋淇的信里就这样说:“我在这里没办法,要常到学院去陪这些女太太们吃饭,越是跟人接触,越是想起Mae的好处,实在是中外只有她这一个人,我也一直知道的。”

  但是了解了又能怎样呢。一切不过都只是过眼云烟。斯人已矣。她所承受到的那些苦楚与内心的哀婉,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文中处处张腔让人觉得身处贫病她也还是细密**,能苦中作乐的张爱玲。“前两天在附近那条街上走,地下又有紫色落花了,大树梢头偶然飘来一丝淡香,夏意很浓.每年夏天我都想起1939年刚到香港山上的时候,这天简直就是那时候在炎阳下山道上走着,中间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片空白,十分轻快……” ;“上次到图书馆去,早上还没开门,在门外等着,见门口种的热带兰花有个红白紫黄四色花苞,疑心是假花,轻轻地****很凉,也像蜡制的,但是**出植物纤维的丝缕。”诸如此类中,甚至是连她写自己得皮肤病那一段都很张腔的生动。

  我对于宋淇夫妇的恶感是来自于宋以朗。《小团圆》出版时,宋以朗跳出来做的各种噱头,几乎令人作呕。当然事实是怎么样,我不太清楚,只是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是很令人反感的。

  虽然我很反感,但还是买了那书,看了之后,觉得不舒服。不过没想到,没有最……,只有更……。张爱玲的作品除了《六月新娘》和《一曲难忘》之外都收了。这个是最不忍卒读的。就算老年写的那三本,也都是追忆年轻往事。没有这微博式的书信体现出来的这么不堪的现实,老年时代简直贫病交加。

上一篇:《千城(第1辑)》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