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彩色插图有声版)》读后感10篇(3)

  全书内容丰富,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在《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里,作者指出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这一精彩论述,不仅是真实的,还被作者用语言表达了出来。

  我感受最深的是费先生在《无讼》和《礼治秩序》中对农村治理体系的论述。有别于城市的法治,在农村“仁义礼法”可能是真实的治理规则,当然了,在城市社区也有“仁义礼法”和道德规范的治理,只不过在农村更突出罢了。乡土社会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于‘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调节不是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来调节。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它正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冶秩序。“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这也正是讼师在乡土社会中没有地位的原因。

  《乡土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解读传统中国的经典之作。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有声版)》读后感(五):通过费先生,看一看中国的乡土文化

  第一次听说“费先生”,是在大学的民间文学的课堂上。在第一次课堂上,老师向我们推荐《乡土中国》这本书,我就对这本书就产生了兴趣,很想看一看这本书里面讲了什么?好奇以前的中国乡村文化是怎么样的?在《乡土中国》中,我最喜欢作者讲解的《差序格局》和《血缘和地缘》这两个部分。

  回顾中国过往的乡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很多作家和文人都喜欢写关于名人的故事、名城的过往,很少有人愿意去描写中国乡村的美好。因此中国的乡土就被称为文学界忽略的一大块。可是呢,这被忽略掉的一大块却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少了这一部分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文化是不完整的。当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乡土文化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原来中国的乡土文化也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是多姿多彩的。研究中国的乡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田野调查。在学完《民间文学》这一堂课之后,我就对中国的乡土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正是当我们走进中国的乡土文化时,我们才会感觉我们揭开了乡土文化的那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序言当中,费先生向我们解释了,他所说的“乡土中国”,是在基层的基本的社会结构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乡土本色”的乡土中国。这种“乡土本色”并非单单是指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土地这一方面而言的,而是指人和土地之间的一种最为紧密的连接。

  在《差序格局》中,作者揭示了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时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条。在这一节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关于节日的图片。这一些图片非常的漂亮,让你感觉就像回到了那种节日的氛围。每一幅图片的下面,配以专门的文字解释,让我们可以明白这些节日的来源,以及这些节日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关系。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有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在《血缘与地缘》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世代间人口的枫叶,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回顾中国社会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上的一个大转变。其实,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还普遍存在。

上一篇:《夜半蜘蛛猴》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绘本有什么了不起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