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的读后感10篇(2)

  为了弥补,陀氏不断切换着主人翁的命运、环境,来表现公爵个性的复义性,“白痴”个性在不同的境况中产生不同的后果。

  又,这部小说主要的矛盾关系是两位女主角,公爵只是她们矛盾的中间人。情节随着两位女主角与公爵感情的进展,发生无法回避的矛盾,直到最后二人的会面大吵。

  其他的枝桠,只是增加了情节的悬疑,或是三角关系的能量**,并未能影响主干。

  主题与主干

  仍然是围绕“侮辱与伤害”,侮辱、伤害会产生自傲;自足(人甚至会主动寻找伤害,为了满足自我的幻想:牺牲欲、惩罚自己等)

  陀氏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受到“侮辱与伤害”的双方反复易位的权利关系展开情节:纳斯塔霞受到了侮辱,产生了最深的自卑与自傲,自我伤害与自我牺牲以至崇高的念头,主导了第一部的情节;

  阿格拉娅与纳斯塔霞的个性相仿(或者说陀氏最喜爱的女主角,除了《罪与罚》中完全虔诚的索菲亚,都是同一类人物,特别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女主角),她在了解公爵与纳斯塔霞的爱情以后感觉受辱,公爵的笨拙、与上流社会的格格不入令她害羞,这主导了第二、三部大部分的情节。

  纳斯塔霞的“让夫”令阿格拉娅的高傲受伤,于是报复,纳斯塔霞在受伤后最后反击,这就是这部小说的主干情节。

  人物

  人物是陀氏小说的核心,思想与情绪,由此产生的行动构成了人物。公爵其实是整部小说中最不足以论之的,加尼亚、两位女主角、罗戈任、将军,阿格拉娅的母亲将军夫人、伊波利特才是这部小说最值得关注的人物。

  如果按照阶级,与陀氏小说人物一贯呈现的谱系来分类,伊波利特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伊万与斯乜尔加科夫的综合体,他不比前者高贵,但是身份不似后者低微(陀氏因为自己并无显赫的家世,因而深深认为,人格与家世有几乎决定性的联系),到了理性的边缘,他发表出类似伊万《宗教大法官》的宣言,但又是十足的笑话。(对于这些人物的思想,我并不想多做分析,在阅读的时候也没有花太多精力,那是陀氏自己的妄谵深刻所致,而且与俄罗斯的基督教联系太深,未能与整部小说的结构形成有机的整体,这与《红楼梦》中的思想不同,是以不具备探讨的价值)。

  加尼亚在作者的定义下是一个庸人,无法成大事。他聪明、有机心、善体察,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不能狠下心肠,犹豫不决才是他的本质,他不能真正的无耻。这样的人格复杂性使之成为全书最有趣的人物,虽着墨不多。他最重要一场抢钱戏码,复出代公爵答辩诸小人的沉着冷静、语藏机锋都是好戏。世俗的庸人其实是陀氏一贯小说中最重要的形象,《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是一例,当然,由于着墨甚少,加尼亚并未呈现出那般的复杂性,但是如果*挖掘,他其实具备高贵、虚荣、丑陋、世俗多个层面。“庸人”并非意味着无足轻重,反而是陀氏关注的核心。

  再来谈公爵,他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圣徒阿廖沙的现实版,他们具有相同的本质,只是公爵没有阿廖沙坚定、执著的宗教信仰,是以行动失据。

  罗戈任,杀人者的形象,这是陀氏小说最诡谲的一部分,陀氏小说的悬疑气氛由这类人带出,这一部中没有*叙述他的心理,到了最后杀纳斯塔霞,只是叙述人物具备心理意识的外在行动、言语。《群魔》《罪与罚》中的杀人理论,杀人过程更好看。

  其他有趣的人物因为浅薄而略。

  说故事的方法

  以上种种是一部小说的大框架,小说毕竟由一个个场景连缀成,尤其陀氏是如此这般一位戏剧大师。

  临了能翻出灵犀一笔,这并非是金庸独家的本领。无论在单人、双人、多人场景中,这都是仿佛连载长书一般的陀氏之看家本领。仅在这部小说中就有三处(翻遍金庸,真正能称道的不过三处,这种笔法确实极难,是技巧达到巅峰状态之后,灵光乍现的一刹那)。罗戈任暗杀与公爵的癫痫之**、纳斯塔霞烧钱加尼亚的瞬间翻转、伊波利特长篇宣言后的空枪自杀。

  另外具有这种特质,但是少具天才的不可胜数,除了常见的多人场景矛盾迭出以外(这在别人难之又难,陀氏却是写惯了),阿格拉娅与纳斯塔霞最后的互相揭穿也是,这是靠对于对方本质的体察而出(这一笔可学,《珠光宝气》里面,虞苇庭贺峰最后的会面“其实一直在意别人眼光的是你,而不是我”,这句对白由这里出,当作者塑造这个角色时,就应该能够根据角色的本质翻出这一出花样来)。

上一篇:《张力与限界》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