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读后感10篇(6)

  《碧血剑》读后感(七):碧血剑。袁承志。乱世中的局外英雄。

  【三联版!三联版!三联版!不是新修版,不是!】

  在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里,袁承志是极特别的一个,他拥有绝对的出场时间优势,却没占得半分好处,被金庸用一个轻描淡写的“性格并不鲜明”踢出碧血剑第一男主角的位置,尴尬地成为了隐形男主的垫脚石。

  金庸说了,碧血剑写的是袁崇焕,是金蛇郎君,而整本书里从头忙到尾的袁承志一点也不受他待见。

  袁承志除了作为一个引子,在种种经历中构建出其父袁崇焕以及其师金蛇郎君的一生之外,金庸并没有赋予他更多的职责。

  金庸根本就没打算将他塑成为可以继承袁崇焕遗志的民族英雄,因此袁承志在书中没有什么发展空间,没有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情节安排。他的出场除了偶尔的情爱纠缠,就只剩下打得一手好功夫,下得一手好棋,外加周到的为人处事。

  从特地加在书末的袁崇焕评传来看,金庸很偏爱心怀家国天下的大格局英雄,因此这篇评传字字句句都是豪情万丈的英雄气概,悲壮慷慨的末路铁血。以墨为薪燃起的火焰,根植于文字,却直接烧进每个人心里,让每一滴血液都翻滚沸腾。直至看到这篇评传,胸中憋闷已久的豪情才得以舒畅,明末社会的大悲剧才得以刻骨铭心,由一个人扩展到一个时代的大手笔才得以显现,让人恍惚间觉得那不是史料,而是金庸的武侠世界,碧血剑不过是一个楔子。

  袁崇焕这样的盖世英豪,令身为儿子的袁承志既佩服又感伤,默默叹道:“我什么都及不上爹爹。”

  在明末江山风雨飘摇哀鸿遍野之际,本以为会出现一个在家国大事的方面有独到见解或是能够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不死不休的英雄,却没想到迎来的是一个完全从寻常百姓的角度出发,格局非常小的袁承志。

  袁承志在这乱世中找不到着力点,完全被时代的矛盾压倒,空有一身武艺。他既没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又不能在失望中咬牙坚持寻觅希望。

  还是小孩的时候除了为父报仇为父鸣冤之流的想法便再无其他,长大成人之后虽有一腔热血,却未见有大作为,决定相助李自成也是见其声势浩大民心所向,加之师父穆人清、李岩等站在李自成那边,他便一头热地去相信闯军能救民于水火了。而在闯军自以为功成之时,军队面貌瞬间坍塌,露出其原本地痞流氓强盗贼子的面目时,袁承志“满腔热望,登时化为乌有…突然坐倒在地,放声大哭”。在李岩自尽后,他更是对祖国失望透顶,选择移居海外,逃离明末困局。

  袁承志在狼烟四起的空前危机中的种种做法,是人之常情,是普通人的选择,可以理解,却不免失望。

  袁承志,终究还是辜负了父亲为他取的名字。

  曾想象过如若袁承志如他父亲那般手握重兵,结果会是如何。

  应该也只能是不了了之罢。

  他应付不了当前局面,因为他不仅没有政治理想,更没有政治能力与军事能力。袁承志在书中争斗中,无论是人多还是人少,得以稳操胜券的最大本领都是他的盖世武功,对于号令天下指挥千军,他既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理论知识。

  这其实怨不得袁承志,孙仲寿等一众袁崇焕旧部一味想着他的武功修为,却全然没想着要如何将他引向成为袁崇焕的道路而不是为袁崇焕报仇的狭隘恩怨。在华山之巅的十余年,穆人清根本就没把他当作将门之后来培养,完完全全是按照江湖正途的一般模式来教育的,故他学成之时,除了武艺长进,为人处事长进,再无其他,着实是可惜了。

  虽然袁承志的格局小,但也不代表他就失去了在金庸武侠里争夺一席之地的资格。在乱世里讨不了好,但若是在温和年代,他必定是一位众人信服武功绝顶的武林英雄。

  金庸言其性格不鲜明,我觉得也不算是一个贬义词,只能说袁承志不合金庸的口味。

  袁承志的不鲜明在于他在为人处事方面太周到了,是个毫无波澜,毫无新意的老好人。他拥有一个正人君子所有的品质,谦逊有礼,大公无私,待人至诚,处事谨慎,宅心仁厚,几乎与他相处过的每一个人都曾称赞他的美好。

  鲜明得如金蛇郎君那样潇洒疏狂亦正亦邪的是江湖的亮点,朴素老实如袁承志之流方是江湖的根基。

  在看到穆人清说的那句“你很好,不枉大家教了你一场”时,心里酸酸涨涨的,有些许感动慢慢涌现,竟然傻乎乎地跟着穆人清那老头子暗感欣慰。尽管袁承志有诸多不是,但也不失为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

上一篇:巴黎女人的时尚经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碎片》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