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读后感10篇(4)

  我们可以把这部小说理解为是对袁崇焕将军的致敬,大家都知道,金庸先生非常崇敬袁崇焕,一个爱国将领,最后被皇帝错杀,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百姓的错怪,何其委屈。袁崇焕死后,其子袁承志发挥余热,继续驱除鞑虏,以一代大侠的身份,这就注定了他的反抗很有局限性,因为这是打江山,不是称霸武林,一人之勇用处甚小,除非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有资格跟清兵对抗,袁承志没有军队却不能归咎到他的眼界低上,因为他们所有人,都以为闯王李自成就是那个为天下苍生奋力拼搏的将领,袁承志以为自己的使命只是以一代侠士的身份协助李自成打天下,但是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李自成的境界,原来是这样低,所以失败,所以我们看到,故事的结局是国家哀鸿遍野,黄钟毁弃,最多,只是袁承志一行人,去了南亚小岛,维持他们的乌托邦去了。

  看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不自觉的联想到《书剑恩仇录》,其实挺像的,都是反清,然后都有一帮为此奋斗的侠士,但是我更喜欢书剑,因为那里面的所有人最后是生活在一起的,互相扶持,以图下一次对抗,他们也是一种桃花源,境界却比《碧血剑》的高,因为前者始终是与现实接壤的桃花源,是不会放弃信念的桃花源,后者呢,不是所有人都在一起了,很多侠士没有同去,比如,华山派众多门人,还有,阿九,所以我觉得,看似结局是个桃花源胜地,但是是有局限性的,是一种离别。

  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对其中的人物抱有兴趣,这部小说让我尤其喜欢一个人,也尤其讨厌一个人;莫名其妙地非常喜欢何铁手,觉得她的笑里藏刀和嗲很有吸引力,她的处事方式也很讨人喜欢;讨厌的是温青青,自始至终都在吃醋,有点过头了,我很难不讨厌她。袁承志的成名比起郭靖一流又是不同,郭靖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步的,而袁承志刚从华山下来,就罕逢敌手了,后期的进益也是比较小的程度,还是以华山派功夫为基础,辅佐以金蛇郎君的变幻功夫,这种模式也决定了本书不会很长,所以两本书就能处理完了。阿九是这里面比较让人心疼的人物,高楼摇摇欲坠,她作为帝王的女儿是无能为力的,她在民间生活很久,能看到皇帝看不到的东西,但是病入膏肓,皇帝又比较固执,她是没什么决定意义的,她比较天真,以为袁承志是喜欢自己的,得知真相后,可以说是崩溃的,于是剃度为尼,很无奈的选择。夏雪宜,怎么说,绝对是风流倜傥的美男子,虽然出身比较让人同情,但是他玩弄女性的作为我还是比较不能接受的,喜欢上温仪是不由自主的,发生了很大变化,到最后,终于知道人生最可贵的,是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然而晚了。袁承志的师侄们看他年纪小刚开始都是很看不上他,这一点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小说中,只是在见识了他的不同寻常之后,才服气,可见国人一直以来都是把年龄作为衡量造化的重要变量的。大师哥黄真很有意思,二师兄归辛树不善管教,同归二娘两个人对儿子和徒弟太过宠溺,师父穆人清是个很好的人,比较喜欢,木桑道人也比较有意思,他代表了一类人,某一方面很出色但是自己并没有认可,反而自己的短板自以为很了不起······

  金庸的很多作品都有一种桃花源意识,到底,人是为了美好生活而存在的。

  《碧血剑》读后感(六):又一起后记比正文精彩的事故

  《剑桥倚天屠龙史》的新垣平在后记中说,自己读过元史,感觉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没能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于是决心尝试双重陌生化写作,将虚拟的小说人物带到史实年代,以报告文学的笔调去阐述那个时代的风貌。熟读小说的人会感到陌生,因为背景与写作方式是非虚构类的;熟读元史的人也会感到陌生,因为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这种将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写作,的确是一种创新。

  不难看出新垣平的动机是在于对金庸写作的不满,至少他认为金庸还可以写得更靠近史实。其实金庸本人,对于文学创作未能接近史实也是不满的。但和新垣平不同,他以正经评论的写法,写出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理解,这一切都体现在《碧血剑》的后记《袁崇焕评传》中。

  《碧血剑》的男猪袁承志实际上个性非常不鲜明,身负血海深仇,在未能实现报仇雪恨的情况下,选择了避世,这与他的“父亲”袁崇焕形成鲜明对比。

上一篇:巴黎女人的时尚经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碎片》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