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的读后感10篇

  《吉娜》是一本由[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1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吉娜》读后感(一):如果在学法语那就太棒了

  看完之后才知道这事一本教授法语语法的小说,虽然是中文版但也已充分感受到不同时态变换的频繁,小说内容有一种无限循环之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许多类似的影视作品。不过现在再翻拍成电影的话就有点老套了,语法学习如果都能有这样口人心悬的小说辅助学习的话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不知英文、中文。。。。。是否也有类似的作品,期待!

  《吉娜》读后感(二):吉娜

  从序言开始,罗伯-格里耶就玩开了。你以为在这里总算读到了点牢靠的东西——所谓牢靠,无非就是经验和逻辑,但你错了,没有什么是牢靠的,最后一章(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没能让你获得这感觉。只要不放弃对“真实”的期待,在《吉娜》里就会不断落空,不断下跌⋯⋯暴露的东西都是为了制造更强烈的晕眩感。

  但最重要的是这本小册子给写作者的信心:牛逼小说需要的从来是文学能力,语言(法语!)、结构、动用材料的方式⋯⋯的能力,不是别的。

  《吉娜》读后感(三):迷失在故事里

  《吉娜》这本书是不期而遇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所以我没有拒绝这次邂逅,更何况罗布·格里耶这个作者名就提供了某种保证。

  我是在地铁里和豆友交换到《吉娜》的。地铁站,是我认为最适合相遇的地方之一。其一是便捷,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大家可以挥挥手就告别,不必目送。嗯,这第二个适合恋人的分手,这里只是提到一下。

  《吉娜》的开篇,叙述者讲了手稿的来历。这是很多小说,比如侦探或冒险故事常见的手法。姑妄心之吧。哪里知道我就从这里陷入了文字的迷宫!

  叙述者告诉我们,这本书可以当作一篇法语的语法书,可惜翻译成汉语就体现不出来种种时态变化、形容词词尾之类。这虽然是小说的实验性的体现,好在并非小说的全部。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一个约会,但很快就发现连遇到的究竟是谁都成为了一个难题。我们和男主人公一样心甘情愿地受骗,也许是因为我们也立刻爱上了某物吧。

  其后的叙述,一样样打破我们抱有的幻想,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不是告诉我们什么,而是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确定的。这个游戏就是小说的游戏。

  作为新小说,这本书无疑带着一些冷漠,不可随意亲近,但绝对可以增加一些思考的乐趣吧。

  《吉娜》读后感(四):格里耶的盗梦空间

  每一个知名作家的去世都会为他的作品赢得一次新的阅读高潮,2008年初格里耶的去世也不例外,而我也如书商所期望的那样,即时地搭上了格里耶的末班车,把译林的四本格里耶搬到了我的床头,几乎是一天一本领略了格里耶的风采。

  说实在话,那时的格里耶带给我的绝不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在看完他的四本书(《去年在马里安巴》、《橡皮》、《嫉妒》、《窥视者》)之后,我发出了如下的牢骚:

  “《嫉妒》,他在这本小说里几乎把他的“物”理论推到了极至,不厌其烦地对窗外的风景、窗户、柱子、门、墙、地板描述,而且是不带任何情感的描述,一只被拍死的蜈蚣最少被反复提及了十多次,一次简单的进城也商量了十多次,小说里没有任何让我们感到新奇的事物,事件,然后小说就这样完了,你知道我看完这本小说后的感觉是什么,我直想把他去从坟墓里拉出来,然后踢他两脚。

  与格里耶相比,我知道我为什么更喜欢卡尔维诺多一些,因为现实的一切已经足够让我厌倦,我需要有人创造一种美,给我**,卡尔维诺给我的正是这些,而格里耶,也许他的‘客观’描述更接近于这个世界的真实,但我已经太累,不想再承受太多的客观。”

  虽然对格里耶的初次阅读对于我不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但我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作家,在那以后碰上他的作品还会买下来,以便看看他还能玩出什么新的特别花样。

  在打开格里耶的《吉娜》时,我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再一次忍受他对“物化”的偏爱,但这一次他偏偏让我的心理准备落空了。从翻开《吉娜》第一页,到最后合上书(用时两个小时左右),几乎没有遇上任何的阅读障碍,但这并不妨碍格里耶给我造成如梦如幻的感觉,我不得不说,我无意中走进了格里耶的盗梦空间。

上一篇:罪之断章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双重幻想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