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读后感10篇(5)

  伊恩·罗伯森是英国的一名神经科学家,也是非常有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他是皇家爱尔兰学会的成员,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250多篇,对脑科学和心理学都颇有研究。罗伯森目前是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也是多伦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威尔士大学的访问教授。

  在《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中,罗伯森以自己临床心理学上40多年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典型病例入手,结合神经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压力的形成、对人脑的作用以及怎样应对等方面,运用全新视角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解读。通过科学地认识压力,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应对情绪问题,直面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

我们的大脑如何响应压力?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别称为左脑(理性脑)和右脑(感性脑)。人的左右脑形态和结构上基本相同,只是在处理问题方式上有所差别。

  罗伯森的研究表明,当我们面对压力时,我们的大脑中也有两套运作系统在起作用,一套更趋向于左侧的定位,代表着贴近;而另一套则更趋近于右侧的定位,代表着回避。

  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场景:要不要辞职换一份新的工作?要不要买一辆新车?对新事物的向往驱动我们向前,对惩罚的恐惧又让我们产生回避,我们不得不权衡利弊后作出选择。

  这时,大脑中的“贴近系统”和“回避系统”就如同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它们的拉锯战中,哪个占上风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走向。有研究表明,负面情绪比较**的焦虑症患者,往往遇到事情时更倾向于逃避。

  那么,大脑中的两个系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在面临压力时,人体自身会**一些神经递质类的化学物质,比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多巴胺可以说是神经的“快乐素”,它主要作用于左脑,可以让你变得更加积极,因此进入“贴近模式”;而大脑中的右额叶,掌控着“回避系统”,当你陷入低迷的情绪时,它会让你变得悲观、爱犯错,进而走向失败的境地。

  大脑两侧贴近与回避机制的平衡制约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博弈关系。罗伯森指出,当你面临一定的压力(或者可以称之为挑战)时,位于脑干深处的“蓝斑”区域,就会产生去甲肾上腺素,相当于给大脑打了一针兴奋剂,能够让你的大脑处于唤醒状态,集中注意力去应对当前的情况。

压力是把双刃剑,掌控权在你自己

  有压力的人生就是消沉灰暗的吗?完全无压力的人生就会幸福吗?

  有时候压力就像一根琴弦,太过松散,弹出的声音低沉压抑;若琴弦绷得太紧,又可能会随时断掉。压力是把双刃剑,关键看我们怎样去应对它。罗伯森引用了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倒U型觉醒曲线”,向我们解释了压力与大脑觉醒水平的关系。当然,这条曲线同样也可以用来反映动机强度与个人表现、以及压力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就拿我们熟知的高考来说,一些平时非常聪明的学生,在考试时由于动机过强、压力过大,往往考不出好成绩;而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反而会超常发挥,成为高考中的黑马。

  这种现象就可以用“耶克斯-多德森曲线”来解释,适度的压力,能够提高大脑的觉醒水平,从而提高个人表现,而过高的压力会抑制思维活动,甚至引起情绪的崩溃。

  面对压力,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消除压力,而是要把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我们可以将这种程度的压力称之为挑战,既不至于超出我们的最高承受能力,又可以经过努力之后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精神挑战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位于觉醒曲线的顶点,而不会超越这个点。

  换句话说,压力让人变得愚钝,而挑战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有压力、有挑战性的环境,正如公路上不时出现的弯道一样,可以创造新鲜感,这种新奇的体验能够引起大脑内部去甲肾上腺素的**,从而打开大脑的“唤醒开关”,提高大脑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而认知水平的提升又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是压力还是挑战,这一切的掌控权都在你自己。正如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强大”,那些拥有自信、内心强大的人,更善于把压力转化为某种需要去面对的挑战。

  当你对自己的生活拥有了很好的控制力,并不断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这时的压力已经成为了动力,它并不会压垮你,只会令你的大脑更活跃、更强大。

上一篇:《安格尔的小提琴》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