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东亚》经典读后感10篇(3)

  《发现东亚》读后感(四):通过发现东亚,发现观看历史的方法

  《发现东亚》这本书虽然以时间为轴,梳理了中、日、朝等东亚地区各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但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国家兴亡都不是作者真正想要探讨的问题。他想做的,是以中立的态度,研究东亚;以世界的眼光,和各国的眼光,分别审视四百年来的历史,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的发展,理解不断转换的东亚和世界格局,理解观看历史的正确方法。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作者实际上提出了三个问题:1.什么是东亚?2.为什么要发现东亚?3.怎样发现东亚?书中的文字就是这三个问题的解读。

  什么是东亚?

  首先,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个地理板块,却硬生生地分成了“欧洲”和“亚洲”,“亚洲(Asia)”即亚细亚,意思是东方,本身就带着欧洲的视角。East Asia更是意为东方的东方,含有欧洲对东方的不解和好奇。

  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是很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只是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东亚的定义都是不同的。“东亚”这个词从起源开始,就处于动态的定义中。

  “东亚”作为是欧洲对与东方各国的统称,极少有人会自称东亚人。但随着对世界格局和文化的不断认知,东方各国逐渐认知到自己是东亚的一部分,并将它纳入自我认同之中,即使这种认同带有强烈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观点。这个词在被接纳、使用的过程,也反映出这一地区自身的格局与自我认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譬如清朝,从自认“天下”一统,到承认自己也是世界的一端,这种变化囊括了外界带来的文化和武力**以及其自身因各种内在原因发生的历史变革。

  如今,东亚的概念却在此被弱化,“亚太区”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和强调,试图构造一种新的世界格局。由此也可以看出,东亚不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定义,虽有一定地理和文化上的所指,但也不能确切的解释,人们使用这个词,是想在世界格局上找准自己,或者他人的位置。

  为什么要发现东亚?

  东亚框架中的中日韩,在全球化中一直非常重要,但是作为区域,却在现代缺乏政治领域的合作。譬如北美有自由贸易协定,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但东亚在此方面却近乎于零。

  而自古以来,中、日、朝三国就有密切的经济与政治来往,日本和韩国还一度作为天朝的属国,承袭礼制,定期朝贡。即使在清末,朝鲜也作为大清朝最后一个属国,直至清朝被迫对日宣称朝鲜独立,才结束这一局面。

  但经过了西方列国为了自身利益,强行打开各国国门,中、日、韩等各国先后经历自身思想和政体的变革、外国势力的入侵和国家的分裂,各国遵循同一套宋明理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何重新定义东亚各国的关系,寻求新的格局和可能,东亚各国如何在世界上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问题。作者也不过是通过发现东亚,重溯历史,从定义的源头早起,企图从历史中得到更多收获。

  怎样发现东亚?

  怎样发现东亚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和东亚有关的各种研究并不少,但是却多多少少带着地域性特征,或因政治需要曲解某一史实,或因眼界被困于一国而无法完整定义。譬如,在对于东亚发展的研究中,外部世界带来的**通常被强调为其打开现代化大门的主要原因,但作者却从各国自身出发,从基督教传入各国的历史开始梳理,发现东亚各国自身本来是存在一定的思想变革的,虽有外界主观传达的,但本质上的变革,也是从各国自身积极吸取新思想,主张改变开始的。只有自发兴起的思想改变,才能为一个国家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

  综合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现代并不能简单被定义为由某一个局部起源,再扩展到全球,而应该是在不同社会在紧密交往的过程中共同塑造的。我们应该正视外部世界带来的**,但不把这种**看作是唯一的历史推动力,而要探寻外部**如何在遭遇、反应过程中内化为本土历史动力的进程。

  发现东亚的过程,应该是不带偏颇的客观讲述。因为“观察者对历史材料的介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历史呈现的形态”。我们要力求公正地看待一段历史,才能找出历史真正的原委。

上一篇:《拉筋让你更年轻》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失控的玩具》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