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卡佛》是一本由(美)卡萝尔·斯克莱尼卡著作,龙门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6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雷蒙德·卡佛》读后感(一):杯酒人生
上周花了四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Raymond Carver的传记。
这位美国当代短篇小说家在其50岁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贫穷、酒精、家庭责任抗争着。
书里讲述了他一生的许多细节,以及他身边的人。里面的颠簸、相爱、离弃令人感慨。
合卷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平静。但后来释然。从宗教的眼光看,任何的得失成败爱恨都是一种过程,一连串moment的组合。所以,不用太纠结。
《雷蒙德·卡佛》读后感(二):原来一个伟大作家的诞生,需要那么多人、事的成就
号称“史上最权威卡佛传记”,看了,确实名副其实,600多页的大部头,事无巨细演绎了卡佛传奇的一生。都说作家的生活经历就是他作品最好的底本,在卡佛身上这一点显得尤其真切。除了这些,更深感一个伟大作家的诞生,需要的是那么多人事的成就。与生俱来的天分、传奇的经历、慧眼识珠却把他的作品删的体无完肤的编辑,还有给人印象最深的卡佛的妻子,从未怀疑他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并默默支持,一步步将卡佛推向伟大作家的殿堂…… 再说一句,看过英文版,这本书的翻译没得说,老老实实兢兢业业还原了原版面貌,这年头这样较真的译者不好找了……
《雷蒙德·卡佛》读后感(三):看看卡佛背后的那些人
其实,关于卡佛的关键词——早婚,失业,酗酒,婚姻创伤,离婚,被伤害的子女,远离都市生活的不适,崛起,成为“极简主义”当家人,功成名就之时英年早逝——可以**出相当多美国作家的群像。
但是,他变化无常又充满情感纠结的往事仍然让人充满好奇。
16岁就嫁给他,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他的生活,对他的写作才能坚定不移的妻子;在好莱坞混的妻妹;暧昧的情人;最后的伴侣特丝•加拉格尔……还有活跃在美国文坛的一帮哥们儿,理查德•福特、托拜厄斯•沃尔夫、约翰•加德纳、乔伊•威廉斯、阿尔•扬、威廉•基特里奇、伦纳德•迈克尔斯、查克•金德和海登•卡鲁思,最后,还有一个成就他的声名、把他的稿子删得面目全非的编辑戈登•利什。作家的生活,真的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雷蒙德·卡佛》读后感(四):终于能从想象和片断的资料中走出来,看到一个真实丰富的卡佛
刚刚拿到这本厚得像砖头可以防身的大部头,翻了几页,没有继续翻下去,因为太想一气呵成读完卡佛的一生,嗯,有点贪心,所以决定假期时好好读。自己并不是卡佛的粉丝,之前只看过《大教堂》和《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两部作品。喜欢他文字的极简与现实的混搭,简约的东西有时常常充满棱角,有点冷漠又有些懒散,但卡佛能让这些不怎么讨好的感受组合起来,变为一种当下的真实情绪和生存状态,虽然很琐碎很乏味,但生活就是所描述的那样,没有矫情与铺张。我自己是喜欢这种“于无事中寓情绪”的调调。因为喜欢他的文字,以至于想了解他的人和他的生活。还记得在读《大教堂》时,曾开小差地想象过,卡佛自己的生活是否也如他的文字所述的那样,流水账似的缓缓地、有些无聊地铺卷开呢?是不是呢,读完这本防身大部头再来评价吧~~
《雷蒙德·卡佛》读后感(五):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雷蒙德·卡佛”也逃脱不掉
人们聚在一起,总要有话题。西藏、香格里拉曾是这样的话题,神秘、品位,青藏铁路开通后,是个人都能去,神秘不在,于是话题不在。
一波又一波的流行语来了又去,人们总是在追逐潮流,以前是“米兰·昆德拉”,现在是“雷蒙德·卡佛”。
雷蒙德·卡佛?他适于被消费吗?他的文字平板、简单、直白甚至像流水账。他的文章没有尖锐的批评心酸的嘲讽,就那样简单,可也就那样心颤。让人发冷的感觉。生活就这样消逝了的感觉?读后是压抑的。有些文章,几乎没有架构,大量的留白,所以这种读后的压抑,是持久的,是刻在心上的。
所以,如果想消费“雷蒙德·卡佛”,要先“消费”他的生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人,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文字?又是谁塑造了这种风格?
上一篇:《天龙八部》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拉筋让你更年轻》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