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能记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需要时,生产力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需要时,生产关系将对生产力发展起到限制作用。改革就是要调整那种不合时宜的生产关系,重新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动力。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存在的问题不少:中小企业的活力无法得到**,而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过于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进步,但又时刻担心“四座大山”压下来;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先富起来的并没有带动还没富起来的;资源瓶颈凸显,生活环境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回到起点,思考一下发展的根本目的,总结一下我们这些年来的收获与不足,然后再准备前行。诚如书中所言:寻找非兼容结构的转型之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相信这里所提及的转型之钥,也就是我们改善生产关系的秘方吧。
经济和政治高度相关,改革过程中市场如何从政府手中获得权利来分配资源?渐进式改革如何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不影响社会稳定?15位专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关于改革方面的看法和建议,作为高层的专家人士,他们对于中国经济现状和社会结构的描述一目了然,有更高更精确的把握;对于改革的通盘考虑和研究深度显而易见,有更全更长远的眼光,足以让很多读者受益。对于资源配置、税收以及如何激发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灵活性和积极性上,对于推进哲学思想解放上,对于改革的效益与公平上,很多观点虽然在很多媒体上都能看得到,而这么多的透彻观点集合,更容易对中国经济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让读者耳目一新。当然,作为国务院高参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目前的问题,他们的言论更多是政府的意志,也不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鞭打过快牛也能算一种创新?低端产业仅仅是为了保护就业人员就不宜过早转型?国有资产不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于整本书的编排,个人有一些看法。首先,由于书中涉及到的很多观点部分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编者能将当时的背景和时间稍加介绍,可能会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其中的一些观点。其次,书中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改革思想,虽然比较通俗易懂且容易烘托出被采访者的观点,但过多的观点罗列,同样会令读者眼花缭乱,同时不容易把握作者本人的观点等问题。
在问题还没想清楚的时候,讨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还记得30多年前的那次关于真理的讨论么?经过讨论后中国明确了真理的标准,摈弃了“两个凡是”,开始了3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如今我们又遇到问题了,如果关于发展真理的讨论能为改革助力,如果思想的统一能让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那么我们希望这样的讨论能更加热烈和彻底一些。
《转型的逻辑》读后感(五):艰难的转型《转型的逻辑》
艰难的转型《转型的逻辑》
这是一本访谈录,采访了中国当代著名的学者,通过和这些学者们的对话,论述了中国社会在改革中艰难的转型,这个转型到现在还远远没有完成。
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一个转型的过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专制一点一点走向民主。三十年的变化,三十年的进步有目共睹,全世界都承认作为一个如此大的国家,中国的转型相当不错。尤其是和苏联相比,更是对比鲜明。不过如果说改革已经成功,转型已经完成,还为时过早,我们总说改革到了最关健的时刻,是的,可以说只要转型没有彻底完成,那么就永远都会感觉到紧迫,因为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着转型的失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改革就是**着石头过河,走不好就会被河水冲走。当然三十你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未来,让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获得最后转型的成功。
其实对于改革来说,都是先易后难,好改的几乎都改了,能够放给市场的,几乎都市场化了,所以改革越往后,越困难。而且随着改革的*,从改革中获得利益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人希望改革就此为止,为了现实的既得利益希望保持现状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转型会越来越困难。
在书中作者采访了十五位中国当今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比如张曙光、江平、任玉玲等等。就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探讨。十五个专题,分成四个部分,组成了全书的基本结构。
上一篇:《洗脑术》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项狄传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