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上写:困局与超越:中国经济终极救赎。终极对话就成了,救赎还是别抱什么希望了。化用陈教授的意思,我这个“难养”的女子与小人正在教育第一线看到培养大批思辨能力与人文社科并重的学生出来不知是多么遥远的事,拥有什么能力与能够施展多少又受限于自身和制度。又一次怅然。
《转型的逻辑》读后感(三):转型为什么这么难?
近年来,改革、发展、转型这些词几乎被当成口号天天在喊。但是,住房、医疗、教育、国企、司法等领域的改革,问题却是不减反增,有的领域甚至出现了倒退。比如,有些体制在往回改,有些体制表面上改了,但实际执行中仍原地踏步。更严重的是,人们对转型的目标,转型的方向,转型的应然价值等核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混乱,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争论那些迎合市场和民众心理的“术”,而不愿去关注思想层面的“道”,因此,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便习以为常。《转型的逻辑》一书关注的,无疑是“道”这一层面的东西,无论访谈部分问和答所体现出的睿智与理性,还是附录《转型的逻辑》从历史纵深寻求转型逻辑的深刻与厚重。
《转型的逻辑》一书的主体内容是作者朱敏与江平、陈志武、李佐军等学者的专题访谈录,访谈内容除了高度浓缩各自观点外,更多着眼于如何用应然的价值来构建未来的图景。此外,几位从党政领导岗位转而思想理论研究的,如刘福垣、卫祥云、王忠明、石定寰等,他们对经济社会问题的分析与研判,既有追求应然价值的理性,又不乏务实的一面。与访谈部分不同的是,附录《转型的逻辑》一文提出“强制性导致的非兼容结构”的观点。并通过政经史一体化的分析方法,从价值理念缺失、官商结合模式、地方政府竞争三个角度,对该观点进行了论证,更揭示了中国经济社会难逃兴衰更替的深层次原因。如果说访谈部分是专家们对中国经济社会把脉后对症下药的话,那么,附录应是从历史纵深对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深度剖析,进而让转型回归常识。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转型,但却越转越不尽人意?最现实的理由就是,所有的改革都是利益之争,其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昨日改革的受益者尾大不掉的成为今日改革的敌人。在附录《转型的逻辑》一文中,作者指出隐藏在“一元统治,两极对立”这一非兼容结构背后的食利阶层是转型的最大阻力,这一深刻洞悉既超越了左右之争,也揭示了虽以理想主义信仰存在,但事实上早已被虚化的“一元”的真实状态。转型的本质就是通过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来改变利益分配格局,其途径不外乎暴力革命与温和改良,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代价成本角度考量,通过渐进式的变革达到成功转型目的无疑是最大的善,正如李泽厚那句“告别革命”的呼喊。
但是,这一切必须从思想的启蒙开始。法律只惩罚罪犯而不惩罚犯罪工具,这是常识。但现实中总有人将具有普遍性的价值理念与盗用这些理念干坏事的人混为一谈,从而阻止常识的传播,破坏思想的启蒙。比如,张三经常说自由好,但有人觉得张三会用自由来煽动无知的良民干坏事,所以不但张三是个坏蛋,自由也不是好东西。其实,常识就是常识,它不会因为曾被坏人玷污过而改变。所以,只有那些经得起推敲和验证的价值理念*人心的时候,改革博弈双方的天平才会发生倾斜,就像股市中只有价值投资成为主流的时候,多数的投资者都能受益一样;只有当转型的逻辑被真正厘清时,用自由反自由,用民主反民主的闹剧才不会天天上演。
这就是思考的价值,也是思想的力量,更是布道者的梦想,但愿《转型的逻辑》能够抛砖引玉!
《转型的逻辑》读后感(四):想好了你再走
想好了你再走
评《转型的逻辑》
每每遇到人生的抉择时刻,我们都需要停下来思考,确定了我们的目标以后再开始行动。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目前也到了这样的时刻,经过30多年的增长,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又一次改革调整的选择,中国社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以便于经济的更好发展。如何进行改革,如何才能更好地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关于改革的论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本《转型的逻辑》中列出了15位中国高层财经人士、主流经济学家关于改革的观点,这些观点通过作者的组织和串接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成的系统,他们的观点也基本代表了中国高层管理人员的观点,能为我们了解中国发展现状、研究政治改革关键、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上一篇:《洗脑术》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项狄传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