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百年史》读后感10篇

  《东京百年史》是一本由[美]爱德华·赛登施蒂克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页数:7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百年史》读后感(一):???

  不管哪种语言里,都很难找到一本书像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爱德华·赛登施蒂克对东京历史的经典叙述那样,不仅充满了一个城市及其国民的精神,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渊博知识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胜的独特视角追溯了东京是如何从幕府将军的古老都市,历经明治、大正时代的沧桑巨变,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在带领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穿梭于百年东京的街头巷尾,感受它的各个街区如银座、日本桥等地兴衰沉浮的同时,通过各种令人惊叹的细节、详实的史料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敏锐洞察力,揭示了近代日本为何能在积极吸收西方文化,成为世界强国之后,仍能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奥秘。

  《东京百年史》读后感(二):作家眼里的东京故事

  随着历史学日益专业化,如今的史书对普通读者来说恐怕已经越来越不友好了。动不动就是各种炫目的社科名词,密密麻麻的注释以及枯燥繁琐的理论分析。常常是兴致勃勃地打开一本书,结果望一眼后便敬而远之。

  作为一本非传统意义上的“史书”,《东京百年史》就没有这些问题。作者虽然不是历史学家,但却是搞文学的日本通。所以,一方面他的文字有很强的可读性,他用他那幽默风趣却又不失厚重的笔触把东京一百年的故事娓娓道来;另一方面,作者在行文时还穿插了许多东京的奇闻轶事和著名作家(如芥川龙之介等)的作品选段。这便提升了书的文化品位和趣味性。有道是“作家是一个城市的良心”,他们用自己的回忆折射东京的历史,用自己的经历编织东京的变迁,透过作家的独特视角,读者也将看到别样的东京风景 。

  《东京百年史》读后感(三):东京的百年史——从江户改名开始

  为什么说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大概是一个城市在漫长的历史中从一个没有生命的冰冷的无机物慢慢变成了一具仿佛有着自主意识的有机体吞噬着在其中的人们。街道、建筑像是构成了他的内部结构,而人是他的细胞,组成他又被他同化。总有几个城市会有一个公认的标签。

  如果你看过日本的综艺节目(特别是月曜这样的节目),会对日本“地域黑”这样的行为见怪不怪。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被外地人或者本地人自己公认的一些气质。像是说到京都,有着千年古都气质的京都或许被认为是“最日本”的地方。而东京,因为太过复杂,很难将东京这个城市贴上某些特定的标签。这本书从江户时代讲到昭和,也就是1867-1989年,正好是日本经历现代化变化最大的时期。期间发生的大地震、火灾、明治维新,从物理的破坏和重建,到思想的破和立,带给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东京的百年史,就是从这个地区的名字从江户改为东京开始的。

  “江户称为东京,只是相对于‘京都’是西京而言。”伴随着天皇的到来,东京的“江户文化”被改变 了。很奇妙的这一段讲述了在现代也存在的一种现象:本地人对外地人大量涌入而改变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不满。

  银座,这条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街齐名的繁华街,作为一个为文明开化而建的商业中心、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得益于1872年的一场大火。超脱于个体来看,正因为大火烧毁了曾经存在的一切旧物,才能在剧变的社会环境下以最好的形势重建。

  这本书讲的内容很像研究报告,但是读起来并不枯燥。因为作者选取的着眼点很有意思。

  书中讲日本桥的一段:“严格意义上的‘日本桥’(にほんばし,Nihombashi)这座桥,既是这片地域得名的原因,也是日本所有道路的起点。各地离东京的距离都是从日本桥开始算起的。” 这样的豆知识大概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不过在你知道时,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又比如说,日本曾经也是遍地“威尼斯”一样使用小船出行。交通工具的发展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像浅草,曾经是坐船去吉原享乐的最后一站。谁知道现在作为观光地的浅草观音寺,曾经吸引的并不是虔诚的香客,而是寻欢作乐的人们呢?然而随着人力车的出现,原本依赖水路生意兴隆的地方开始没落了。描述当时人们对火车头的亲切举动“他们觉得它一定很可怜、很热吧,于是从路堤上取水泼到火车头上。”

上一篇:《六十七个词》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红拂夜奔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