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孩子》读后感(三):可怕的孩子,可惧的世界
让•科克托将孩子送往地狱,也许他们本来就在地狱,只是没有人,伸手救他们上来而已。
故事中,姐弟之间的持续地相互辱骂,用以掩饰内心的焦躁,他们爱着彼此,却反唇相讥,用恶毒逼退对方,如困兽一般进行斗争,而心中却分明想靠近对方的。
而母亲的死亡,加速了姐弟俩绝望的进程,他们天真的以为自己对母亲的死负有责任,(他们没有办法忽视这场死亡,哪怕他们心里或许觉得这个瘫痪的女人其实是一种负担)他们会忘记母亲,但改变不了他们如同死亡螺旋般坠落的混乱生活。
他们甚至开始欺负弱小,为了刺激而盗窃,他们唯有用这样一种拙劣的方式聊以**。他们虽然没有什么经济窘境,同时也缺少人文关怀。
激荡,挥霍光阴,远离世界,整体的环境相当地封闭,几乎是完全与外界隔离开来了。这样,或许是为了展现那个扭曲的孩童世界。
不由得想起了一部日本电影《无人知晓》,同样也是一群孩子,孤立,封闭的生活,困境演化成了一系列的疯狂,抑郁,冷漠,逃避,宁愿以伤人来防止自己受伤害。最终还是一样走入了死亡绝境。
孩子的世界,从来不是我们想像得那样美好。
书中中间部分姐弟俩的情绪的转变也是一种悲剧的象征,意味着在他们心中已经彻底放弃了世界,他们的暴怒刺向了自己的心脏。
姐弟俩一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但后来伊丽莎白继承了丈夫的大房子,有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房间,却发现,房间早已失去了本来想象的意义。共同的房间似乎是一种羁绊,而其实质是一种心理的牵绊。
米夏埃尔算的上是是整部小说的最大的牺牲者了,他注定无法进入这些孩子的生活中,就像其中说的「假设米夏埃尔能拥有圣女,他也无法占有圣堂,唯有死了才能进入。」
达尔热洛一直像是幽灵一般盘旋在保罗的生命当中,雪球的记忆,毒药的记忆,一直在找寻达尔热洛背影的记忆,爱着的阿加特或许也是由于她于他记忆中那张脸四曾相识,就像他贴在墙上那些吸引他的明星们,也同样是一张酷似达尔热洛的脸。哪怕他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也同样是和达尔热洛有着不可抹去的联系。
伊丽莎白永远也不会料想到她自己有多爱保罗,那是一种充满母性的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站在母亲的角度爱他,照顾她,这种情感继而成了一种病态的爱,以及强烈的占有欲,她要将保罗留着自己生活中。
经由伊丽莎白破坏的爱情,她自己亦是明白的,终有一天会被戳穿,也终有一天会将自己毁灭。
但就其文笔来讲,并不糟糕,但似乎文字并没有能够好好服务于故事本身。让•科克托的六十幅素描才是整部小说的亮点,具象,意识流,尽兴。
我在想究竟是为什么会演化成为这样一种风貌,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似乎从未长大,他们始终以一种孩子的状态存在,这意味着百无禁忌,意味着无理性,靠**过活,却分明压抑,折磨他人的同时也在不停的折磨自己。
尽管年岁增长,事事却还是照旧,无论做什么,都,未尝改变。
每一个人,都笼罩一种难逾越的孤独。
这真是一群可怕的孩子,一个可惧的世界。
《可怕的孩子》读后感(四):致现实与虚幻间的诗人
让.科克托,法国巴黎那位优雅的男人、诗意的男人、行走在艺术边沿的男人,我无法早生一个世纪与他相逢,只能在他的书里相见相识;我稚嫩的笔更无法将他**清晰,一个集著名诗人、小说家、画家、戏剧家、批评家、雕刻家、设计师、音乐策划人、电影制片人、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人,在他的去世瞬间都充满了一股浓郁的诗意。
其实,终其所有诠释,惟有“诗”字可将他完全概括。
尽管他从没写过一部音乐作品,却能领导自成一派的作曲家(法国六人团);他几乎没有舞蹈知识,却能创作芭蕾舞剧......在他那忧郁中又锋芒毕现的眼神里,世间一切事物都可染上幻想的色彩,找到创造的动力,在不同领域的艺术作品里,都受到了诗的鼓惑,这就是诗的行为,远超于诗意本身。
理解了这个根本,几乎就可以理解让.科克托,他的诗的电影、诗的绘画以及诗的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意境,让人流连至今。
上一篇:《选举中的谋略与博弈》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权力的转移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