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狂与谨守读后感10篇(2)

  时间和空间:此刻、某处

  “我是谁”,“谁在‘:涉及到了根本性的哲学问题。

  时+空=宇宙,人+我=人类

  我们所有人类在苍茫的宇宙时空里面,被一只神秘巨手掌控,无缘无故地哭哭笑笑,生生死死,这个普遍的宿命像天罗地网一样笼罩着每一个有知觉的人。所以,这恒久的时刻,如何不让人心生恐惧,倍增人生多少凄凉好无奈,从而感受到悲剧的深刻严重性呢?

  补充:纪伯伦《论罪与罚》

  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岛屿》

  马丁神父的遗诗(这三则材料不错)

  里尔克《时间之书》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自私最大化原则

  信任

  房龙《天才的故事》:神的火花孕育在这个小男孩的心灵之中,不可抗拒。凡是上帝触**过的人,不管他遭到什么样的障碍和多么无礼的对待,他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远和近】

  现代诗 余光中: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设置取标题的环节

  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鸟的天堂】

  ”卧“vs”斜躺“

  文本互译

  补充:《黑夜行舟》《新生》

  【弟子规·入则孝】

  如果我是父母,我最希望孩子记住的六个字是?因为?

  如果我是父母,我最想为孩子删去的六个字是?因为?我愿意改成?

  问题:拘泥于点状思考,失落了整体观照;忙乱于修改文本,淡化了意蕴挖掘

  【比喻】

  【雷雨】

  【放蜂人】

  【皇帝的新装】

  补充资料:

  鲁迅:“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且介亭杂文附集·“这也是生活”)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新月派:狮子老虎历来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狼和狗才喜欢成群结队。

  询唤的状态:一个词语从自身向外生长,找到它命名的对象,从而完成这一词语命中注定的使命。“命名”是生命被唤醒和被**的最初的动作。(不是很懂,但是想到了常立老师的“你可以做我的名字吗?我愿意成为你的童话。”)

  一首好诗,并不一定是用非常深奥的语言,恰恰相反,它用的是3岁小朋友都认识的语言,但它却讲出了我们直到30岁都还无法完全参透的话语。

  郭初阳课堂的总体特点:引入大量相关材料,理性的分析和概括,追求文本解读的深度,不可变动的课堂结构设计。导致是问题是:理性分析太多而心灵的直觉感受不足;往往只进行概念解析,忽略丰富的细节;对文本内容层面关注较多,对技术层面关注不足;教师诠释太多而学生的感受与理解不足;问答式交流太多而对话式交流不足。(精辟!)

  郭初阳课堂的特点本就不在于开放性和不可预测的及时生成,而在于他总能搜索到一些一般人搜索不到的对课堂很有帮助的的材料,并能对文本做出一般人所不及的、独到深刻的解读。但换一个角度而言,文学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感受和理解,而是要帮助他们打到自己对文学文本的个性化领悟和理解。郭老师的做法是否有灌输之嫌?

  当学生的理解多种多样时,一方面要予以尊重、肯定,毕竟文本也具有多重可阐释性;但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大家讨论一下,各种理解之中,大家更认同哪种理解?为什么?各种理解之间有没有相互关联?

  关于提供材料的问题:对于材料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有足够的警惕。是否有必要引入,引入哪些,在何种情况下出示,如何利用,引入的利弊等等。

  教师的退出与现代小说中作者的退出有相似之处,作者退出,不是作者观点的空白,更不是不要作者,而是把作者的观点尽量隐藏起来,让人物通过言语、行为自己呈现,读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结合人生经验去认识人物,避免因作者权力的膨胀压抑了阅读的创造性。

  以主题为核心的知识滚动

  评论一节课,必须把它置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坐标系中,三维是文本理解,课堂设计,课堂成果。前二者关乎教师的眼光和技能,后者则是学生的呼应、激发与回响,即在课堂上的回答、提问和课后持续的兴趣。(评课的好角度!)

上一篇:我终于可以不再爱你了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文明》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