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乡村振兴高起点实施。紧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以做好“三农”工作为重中之重,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开局。科学谋划振兴蓝图。科学编制五年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乡镇实施方案,围绕“三产”融合、“三生”统筹、“三风”共创、“三治”协同,初步形成“1+1+8”方案体系。编制乡村振兴三年行动项目库,谋划入库项目44个、总投资132.5亿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五大提升行动,首批5大类、30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两带”“四区”“六片”区域布局,形成优质粮油、畜禽、水产等8大产业集群。着力夯实振兴基础。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总产达25.7亿斤,全国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新增流转土地5.2万亩,总流转面积达98万亩;新增家庭农场4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0家。完成“三品一标”认证21个,“三棵树”工程造林6000多亩,“稻虾共作”和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1.9万亩,年产值7.5亿元。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投入资金7.9亿元,完成2017年度10个乡镇建成区和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达到省级验收要求;2018年度17个省级中心村61个项目已开工35个。一体化推进“三大革命”,新建改建厕所1万余个,新建、改造污水处理站41座,高标准完成炉桥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在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22个乡镇拆除乱搭乱建14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1.9万余处,完成村庄整治2050个,新建街头游园35处、60多万平方米。精心打造振兴平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江淮分水岭试验站建成投入运行,九大产业联盟创新“1+1+N”农技服务模式,114个新型经营主体受益,为乡村产业振兴插上了“科技之翼”,人民日报以“希望田野上的科技使者”作了专题报道。网萌村星创天地入选科技部第三批星创天地。百卉园林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4000亩高标准农田整治、3170亩节水灌溉片区基本完成,4条园区道路、12万平方米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三)脱贫攻坚高强度推动。聚焦“确保年度考核继续保持‘好’的等次、持续争先进位,顺利实现贫困县高质量退出”两大年度目标,聚力推进“九大工程”,全面提升“双基”水平。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参与带动主体2051家,累计带动贫困户2.6万户,实现户均增收2317元。落细“三有一网”点位扶贫,实现到村到户产业全覆盖,村均发展产业2.8个,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8万元以上。发展到户产业27174户,户均增收2617元。资产收益折股量化惠及11143贫困户、32966名贫困人口,人均分红211元。强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建设扶贫驿站(车间)37家,带动贫困劳动者440人,人均月增收1725元;开发辅助性岗位2467个,贫困户人均年增收9600元。推广“一自三合”小额信贷扶贫,累计发放贷款5.2亿元,较2017年新增2.5亿元。综合保障不断完善。实施控辍保学零遗漏,落实全学段特惠政策,补助各类学生3.8万人次、3335万元。实施医疗再补偿政策全覆盖,“351”“180”分别补偿贫困人口3.8万、14万人次,综合补偿1.88亿元、0.48亿元,实际补偿比89%、97.7%。出台全县农村参合居民和省外就医贫困户“12579”“1567”医疗再补偿政策,全年共计补偿农村参合居民456人次、489万元,补偿省外就医贫困户41人次、33万元。实施房屋安全鉴定“户户到”,对农村住房开展安全大鉴定,累计出具鉴定报告14.96万份,改造新建C、D级危房7437户。“双基”建设不断提升。实施饮水安全鉴定“户户查”,对未安装自来水的农户进行饮水安全鉴定,出具鉴定报告3067份,对水质不达标的,因村因户分类解决。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组组通”,1588公里两年任务提前到一年半完成。实施八小水利工程685处,70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行政村所在地光纤全覆盖。开展贫困户“四净两规范”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攻坚责任不断压实。高规格组建退出指挥部,建立 “1+12+23”工作体系,召开贫困县高质量退出动员会,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汇聚多层级帮扶力量,省市县乡村五级8182名帮扶干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常态化开展帮扶工作。落实“重补促”工作要求,深化“学查改立”专项行动,加大督查调度力度,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创新开展以十类人群为重点的非贫困户信息采集,完成240个村居、14.8万户非贫困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加强过程自查,对17个乡镇、21个村、1850户开展县级自查自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年累计投入摘帽资金22.6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6.3亿元。全年3次省级督查和第三方监测评估全部实现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100%。17个贫困村成功出列,12600贫困人口成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