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三)全力壮大民营经济。把民营企业当作“自己人”,树立和坚持“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观念,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落实好支持政策。落实省30条意见和我县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抓好“十百千”政策落地,加大“首台套”“首批次”“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等奖补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围绕“互联网+制造”“龙头+配套”,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设立2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企业家培训,力争新增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以上。全力改进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努力实现“扩面、增量、降成本、控风险”目标。加大上市融资支持力度,对主板上市、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分别给予1000万元、190万元、70万元奖励。

  维护好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坚持“非禁即入、非禁即准”,坚决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全面放开基础产业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金融、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畅通优秀民营经济代表参政议政渠道,开展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评选活动。建立企业轻微违法容错机制,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提供好贴心服务。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全力做优“四最”营商环境,开展好“一个活动”,落实好“五个一”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设立2亿元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帮助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工、用电、用气等成本,解决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难题,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全年新增私营企业750家。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二十字”总要求,突出“五大振兴”,做好“产业兴农、园区强农、科技助农、改革惠农、金融活农”五篇文章,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稳定粮食生产,发挥规模效应、科技作用,新增高标准农田9万亩、家庭农场100家、合作社80家,新增流转土地5万亩,打造3000-5000亩优质粳稻专用粮生产基地4个。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力争面积达到22万亩,发展滁菊、芡实、瓜蒌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6个,建成山芋基地8万亩、花生基地13万亩。壮大畜禽水产业养殖规模,促进定远猪、江淮水牛、优质肉鹅、优质山羊饲养提质增量。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计划,新增“三品一标”认定15个,争创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1个。促进三产融合,推动七里塘、藕塘等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发挥滁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九梓天香田园综合体引领作用,推进农业与休闲、文旅、体验、康养等深度融合。

  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着力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等4项国家级“农字号”试点上做文章,进一步在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上做出“定远探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变”改革试点,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小型水利产权制度等领域改革,在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上再加强,进一步擦亮“定远品牌”。

  着力补齐农村基础短板。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7个、河道整治48.3公里、灌区改造16.8万亩,继续推进青春水库灌区综合治理项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0%。继续推进农村路网建设,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和“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一体推进农村环境 “三大革命”“五清一改”清洁家园行动。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8%以上。完成17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万户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乡风文明建设,加快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一约四会”建设,提升现代乡村治理能力,引导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发挥好政策性资金、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

《2019政府工作报告》已阅读完毕,继续阅读:《超级医道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