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坚持一鼓作气“抓项目”,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基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全年续建新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重点项目248个,当年竣工72个。总投资13亿元的104国道绕城线及女山湖特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投资2亿元的定明天然气长输管线正式供气,12个乡镇管道天然气工程开工建设。实施PPP项目3个,其中城北污水处理厂主体基本建成,凹凸棒产业小镇、女山湖水乡古镇项目正在推进。泊岗淮河公路大桥、环女山湖大道、明巢高速(明光段)、合青高铁(明光段)、明光通用机场、火车站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争取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等中央、省投资项目133个,获批资金6亿元;市城投公司成功募集棚改项目债8亿元。

  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经开区,投入4.28亿元,建设“四纵五横”路网13.2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11万平米;新入驻骆氏电动车、皖能电气等企业24家;获批省级印刷包装产业园。化工产业园,3.75平方公里、“五纵十横”路网拉开框架,集中供热、消防站启动建设,城东污水处理厂竣工运营;三棵树涂料(一期)14万平米厂房5个月内主体竣工。凹凸棒产业园,规划展示中心建成使用,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和14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完成规划设计;全面开展凹凸棒矿权整治,矿权收储和整合工作顺利推进。张八岭、苏巷、潘村、石坝等4个乡镇返乡创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建成面积1.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2家。

  (三)坚持一张蓝图“绘新景”,城乡建设再创佳绩

  按照“精致秀美”理念,统筹推进城乡环境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宜居之城、美丽之城、活力之城。

  靓丽明城见新貌。编制了夜景亮化提升规划、景观亭廊规划、104国道两侧景观和驿站规划、特色城市家具规划,致力打造城市“升级版”。*开展“四城联创”[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初核,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获技术评估专家组好评。完成金达路东侧等11个地块房屋征收31万平米,开工棚户区改造1193户,建成安置房1394套。新建改建市政道路44条41公里,明旧路改造、车站路改造及池河大道沿街立面改造全面完成,城北水系治理、撇洪沟黑臭水体整治相继完工。莲园、梅园、抹山大道带状公园等城市公园、街头游园陆续建成,新增绿地82万平米。实施城市夜景亮化及改造提升工程46项,完成70多条背街小巷、3个老旧小区、78座城区公厕整治改造,安装智能充电桩2300多个。

  美丽乡村展新姿。2017年“8镇8村”[4]建设全面完成,2018年“13个中心村”[5]建设进度过半,2019年“8个中心村”[6]建设提前启动;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市”,涧溪镇探索“巷长制”管护得到滁州市推广。完成乡村道路拓面延伸工程127条151公里,新建成三级以上旅游公路40公里。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7],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集镇、中心村、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以“政府补贴+农户自筹”方式,集中实施农村改厕6000户;改造农村危房1585户,延伸改造自来水管网156公里,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3.5万人。扎实推进潘村洼、花园湖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完成区内道路建设23条27公里、居民搬迁300户。

  秀丽山水露新颜。推深做实河(湖)长制,设立市乡村三级河(湖)长325名,做到境内河流、湖泊全覆盖,系统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六大任务”[8]。实施了池河、南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等35.7平方公里养殖围网全部拆除;率先完成26个入河排污口整治、31座加油站防渗改造、56个散乱污企业问题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问题在滁州市数量最少、整改最彻底。建立健全林长制,设立市乡村三级林长464名,围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任务,制定了“六项制度”[9],对所有林区划分网格单元348个。全市新造林4.8万亩,泊岗乡创成“安徽银杏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明南街道创成省级“森林城镇”,自来桥镇白云寺村等10个村创成省级“森林村庄”。组建黄寨草场生态保护管委会(筹)、女山湖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筹),成立市依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联合执法大队,昼夜巡查、严厉打击矿山河砂盗采、林木盗采滥伐行为,查处案件15宗、刑事拘留9人,收缴罚没款700余万元,形成了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秩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走在滁州市前列,获批“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市”。严控工业废气、城市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秸秆禁烧保持“零火点”,PM2.5等空气质量指标持续改善。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