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五)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共建共享美丽家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体系,积极创建全国全域生态环保示范区,叫响生态环保品牌。一是推动绿色城市建设树标杆。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编制《森林鹤壁生态建设规划》,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国储林项目建设、非煤矿山整治等工作,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2.7万亩,建成5个森林特色小镇、50个森林乡村。严格落实河长制,大力开展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四水同治”,加快推进跨河流生态补水、南水北调调蓄水库等项目,提升淇河、卫河、汤河、共产主义渠等整治效果,逐步消除城区黑臭水体。二是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提层次。巩固提升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成果,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力争全年下降5%。加快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市建设,大力发展空气源热泵、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供热,力争实现农村“气做饭、电取暖、散煤清零”,确保清洁取暖建设保持全国领先。探索建设“步行城市”,持续推进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三是推动循环城市建设上水平。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实施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静脉产业园建设,打造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做好总投资10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蔡庄垃圾处理厂垃圾坝加固增高、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13个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处置能力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四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成品牌。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新建区域全部按海绵城市要求设计施工,因地制宜搞好建成区海绵城市改造。扎实做好海绵城市终期考核验收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打造在全国叫得响、能示范、可借鉴的“鹤壁模式”。五是推动节约城市建设增效益。持续提升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水平,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抓好河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六)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换发展动能。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改革成效和创新质量。一是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全面跟进落实中央、省改革部署,谋划推进好自主改革事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好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外资企业“一口办理”等改革,扎实做好“证照分离”、扩大电子营业执照使用领域、提高企业名称登记效率等工作,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整合商事登记模块,完善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制度。

  *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围绕实现“拿地即可开工”,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多评合一”等模式,力争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加快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网上运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国家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意见,建立健全常态化要素配置调整机制、合理化要素流动机制和市场化要素价格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设,加快碳市场建设。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以直接交易和增量配电市场化为重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天然气、城镇供水、农业水价、交通运输等改革。深化三块地”改革。以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和乡村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为突破口,强化对市本级土地的统一储备、统一“熟地”供应,加快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和农村土地信托平台建设,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做好乡村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复垦、“大棚房”清理整治等工作,充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推动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任务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建设县乡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农村产权规范流转交易。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业保险保障作用。持续推进水利、供销社、农场、林权等改革。同时,抓好政府机构、教育医疗、警务管理、城市综合执法等改革。二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积极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争取列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辐射点。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培育创新龙头企业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0家;加快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新建国家、省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申报实施“兴鹤聚才千人计划”,培养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通过引进、联合共建等多种形式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强化企业孵化平台支撑,培育一批管理和服务水平高、运行效果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做好省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建设,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创新专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落实“三评”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和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等支持创新政策,发挥科技大市场作用,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机制,推动人才、成果、金融等创新要素和产业加速融合。建立试错、容错、纠错机制,让创新者敢于创新、安于创新、乐于创新。三是加快完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创建全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示范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和群众主观感受等方面,设置联系紧密、可操作性强的分领域指标和差异化指标,科学设置考核评价体系,创新考核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