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处处是环境”的大环境意识,着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诚信守约的人文环境、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一是优化政务服务。以强政、便民、利企为目标,*推进“放管服”改革,清理规范权力事项,优化投资审批流程,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开展“五零”[23]服务承诺创建,*推行“双随机、一公开”[24],最大限度优化办事环节,缩短群众办事时限和企业开办时间。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各分厅为基础、乡镇公共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为网底的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我帮办”事项比例。二是抓好专项整治。聚焦影响县委县政府决策落实、工作不实不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抓整治,围绕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为企业减负增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优环境,切实解决好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整合各类群众热线和监督举报电话,实行7912345一个号码对外,解决一批民生热点痛点堵点问题。三是强化诚实守信。政府带头讲诚信,依法理旧账,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职人员、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风气,努力建设诚信依安。四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科学评价制度体系,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乡镇、部门目标责任制考评,作为年度述职主要内容和衡量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准。建立监督执行机制,紧盯作风顽疾、重点领域、服务窗口开展监督,“零容忍”惩治败坏作风、破坏环境的人和事。
(七)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发展中逐步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25],统筹建立扶贫保障长效机制,提高脱贫质效。做实产业扶贫“五大工程”,提高持续带贫能力,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扎实推进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和“垃圾房”灭迹、控辍保学、健康扶贫、兜底保障与人居环境改善“六项行动”,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政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年再减贫248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严格校外培训补课机构监管。新建新屯乡中心幼儿园;启动第四小学、第四中学教学楼消防工程;建设依龙镇庆丰小学教学楼、幼儿园附属工程,继续改善优化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继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打造“亮心大姐”家政服务品牌,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创业就业人员收入。全县农民创业人数达到3.5万人,带动就业7万人,劳动力转移总数稳定在14.8万人。四是继续加强社会保障。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基本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推进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速医保便捷化进程。提高大病保险报销幅度,报销比例不低于55%。严格低保动态管理,畅通能进能出、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渠道。全面提高城乡贫困群众社会救助保障能力和特困人员供养水平,织密筑牢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安全网。五是优化卫生健康服务。强化“医联体”建设,实现县乡“医共体”全覆盖。进一步发挥县乡村远程会诊系统作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高患者县域内就诊率。简化医保报销程序、手续,方便群众就医就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卫生与健康服务质量水平。六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强社区文化广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建设和管理,向基层群众开放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推广健康向上生活理念,不断丰富群众生活,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七是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三供两治”[26]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依安镇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工作。建立健全物业管理“五大体系”[27],促进社区管理与物业服务深度融合,加强行业指导监管,改善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完善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现有设施,确保标准化运行。推进县城南出口“平改立”工程,力争年底前畅通。对泰安大街两侧绿篱进行改造,新建停车位375个。实施泰安西大街(糖厂路)拓宽工程,改善高速路出城口状况。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61公里。改造泰西河桥等6座危桥。推进3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改造工程。对16个贫困村28.9公里村组扶贫道路进行建设改造,完善通乡通村公路路网工程54.9公里,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八是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信访主体责任,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法依规依策稳妥解决群众诉求。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治理,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活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