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五)全面聚焦生态优先,奋力推动绿色发展新跨越

  坚持绿色发展,千方百计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底线。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扎实抓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核清国土资源底数。启动20万亩战略储备林建设,加强山水林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继续巩固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建成一批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大力培育生态产业,新增茶叶3000亩、构树5000亩、菌草7000亩以上。加快推进浪风关森林康养小镇和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省级森林公园。加快推进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科考和申报工作,加快建设翠河省级湿地公园。加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3万亩以上,石漠化综合治理20平方公里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以上。打好污染治理突围战。持续完善城乡环保基础设施,铁腕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渣行动。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建成猴场、板当和火花污水处理设施,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3%以上,治理河道10公里以上。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抓好建筑工地扬尘、餐饮油烟、农村桔秆焚烧等污染治理。打好环境监管持久战。用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环境保护“六个一律”两把利剑,加快疑似占用林地案件查处进度,消化存量,严控增量。加强污水处理、工业废渣处置、水泥脱硝等重点减排工程设施运行监管。抓好机动车环保管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以上。强化水源地、水库和河流环境保护,实现垃圾收运系统覆盖到村,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6%以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100%。

  (六)全面聚焦统筹融合,奋力助推城乡建设新发展

  完善城乡规划。强化城乡各类规划融合衔接,完成《紫云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九岭等四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深化户籍改革。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城镇化率达45%以上。加快城市改造。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重,积极推进2018年棚户区改造后续工作,实施棚户区改造815户,全力推进屯脚和团坡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椅子山、观音山山体公园建设,全面提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完善新城区路网,有力推进“城市双修”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建设数字化城管平台,加大“两违”打击执法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建设精品小镇。积极推广“一分三向”新型城镇化模式,大力实施示范小城镇“8+X”工程,因地制宜建成一批有支撑产业、文化印记、环境优美的精品特色小镇,提升城镇综合承载、人口吸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均衡配置城乡建设发展要素,加快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积极引导农业人口向新城区、产业园区转移和定居,形成县乡村组团式集聚、串珠式链接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着力加快海子、打饶、黄鹤营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村寨。

  (七)全面聚焦民生事业,奋力增进人民生活新福祉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6个,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整顿学前教育办学秩序,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加强扶贫与保障兜底制度相衔接,确保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建立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做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康保障。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新增2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抓好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积极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50人、新增创业390户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加强劳动维权执法,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抓好科技平台建设工作,打造猫营科普惠民小镇,实施一批农业产业科技培训项目,进一步提升综合科技进步指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办好群众性文艺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促进群众性运动广泛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推进“无邪教示范县”和“全国禁毒示范县”创建,大力打击非法集资,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建设平安紫云。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工商联、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依法按章履行职责,加快发展慈善、养老、残疾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事业,进一步做好国防教育、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