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严格把控“六稳”【9】基本面,以绿色崛起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预期目标:县域生产总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控制在州定指标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全县之力,实现脱贫攻坚新跨越。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迈出全面小康建设新步伐。

  聚焦目标保“摘帽”。围绕整体脱贫目标,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落实“五个一批”政策措施,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回头看”,全面整改各级巡察、检查评估反馈问题。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10】“三率一度”标准,开展多维综合评定,确保主要指标全部达标。全面迎接贫困县退出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圆满实现“摘帽”目标。

  聚焦短板强弱项。瞄准8个深度贫困村【11】和特殊困难群体,确保高质量脱贫。突出抓好“四叶一畜”等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新办法。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技能培训,促进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四大补短板”【12】工程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聚焦质效抓提升。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稳定脱贫后续政策,健全贫困监测预警和动态管理机制。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营造“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的社会氛围。巩固提升教育、健康、生态、社会保障等扶贫成效,杜绝因贫失学,防止因病致贫。深度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616”对口帮扶、襄阳市定点帮扶和四县五乡镇高山片区综合扶贫开发,构建多方合力的大扶贫格局。

  (二)筑发展之基,构建特色产业新体系。始终坚持“三量”【13】提升,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实园区平台。持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园区污水管网二期工程,谋划建设园区综合服务中心,推动涉企公共服务向园区聚集。大力扶持青翠源、田土王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支持长友公司退城进园、宇森木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施福春硒食品加工、生物有机肥等项目尽早投产,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力争引进大型投资项目1—2个。

  做强市场主体。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抓紧抓实“四大”工程【14】,*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活动,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企业3家,培育重点成长型工业企业10家,新增市场主体1500家。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做响“恩施硒茶 鹤峰茶”品牌,支持鑫农茶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力争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家、产品5个。全力改善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做大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全省硒食品产业大县目标,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以茶叶“全域有机”为重点,新建及改造茶园1万亩,确保有机茶基地认证(转换)达7万亩;加快发展蔬菜、林果、畜牧等硒食品产业,发展烟叶4万亩、特色蔬菜基地8万亩、特色林果基地4.5万亩、中蜂3.8万群,力争硒食品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围绕创建全国知名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目标,发展中药材产业基地2万亩,引进1家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支持八峰药化上市,打造全省高科技示范企业,力争药业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亿元。围绕建成全省绿色能源大县目标,全力推进江坪河水电站蓄水发电,快速推进江坪河水电站500千伏上网线路工程;启动建设淋溪河水电站、走马风电项目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建设油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升级第三批工程,力争清洁能源产值突破2.6亿元。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做大做强旅游投融资平台,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加快建设55公里红色旅游公路,支持屏山创建4**景区,力争生态文化旅游业产值突破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