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三、产业引领,聚力攻坚,奋力书写乡村发展新篇章

  持续抓实脱贫攻坚。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19年完成11个贫困村退出、1653户5377人脱贫和2372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全县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和所有贫困户脱贫。加强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用好用活各项扶贫资金和政策,重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广入股分红、合作经营、资产收益等模式,做好贫困户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确保每个计划脱贫户至少发展1个增收项目或实现1人就业。进一步改善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作用,扎实抓好教育扶贫和医疗扶助,新改建村卫生室11个。强化脱贫攻坚县乡主体责任,加强专项督查巡查,持续推进县级部门对口帮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统筹抓好“回头看”“回头帮”,进一步加强对已脱贫对象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低保救助等帮扶。

  *推进乡村振兴。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珙县“两山”之路实践,创造性推进2019年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省、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镇、村创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灵秀珙州•宜居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创建一批“宜居乡村”达标村,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加强农村传统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承、融合乡村景观的新民居。

  创新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政府购买涉农公共服务,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孵化器和会计中心,着力补齐涉农经营主体在财务管理、品牌运营、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短板。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探索旅投、城投等国企开展涉农创业风险投资,支持县本级财政项目资金量化入股,与社会资本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进一步加强对优势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的补助补贴,加速发展订单农业、定制农业,推动小生产有机对接大市场。支持和规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文润珙州,春风化雨,奋力塑造地域文化新气象

  强文化事业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新改建村文化室45个、乡镇文化站8个。深化农民文化理事会机制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阵地设施标准化、文化队伍多元化、文化活动常态化。突出抓好“宜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珙县法治教育基地”“悬棺博物馆”“珙州书香亭”等设施开放管理,加快建设文博综合体、乡愁博物馆等文化阵地,奋力打造珙县文化家园。

  抓文化产业突破。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积极统筹整合政策鼓励、金融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创意人才等要素,充分挖掘僰文化、苗文化、五尺道文化等地域文化基因,打造高辨识度、强变现力的区域文化IP[15]。强化特色文化、优势农产品、传统工艺品等领域深度创意开发和包装运营。引入3—5个省内外知名优秀运营团队,推动珙桐花艺术团等文化团体公司化运营;鼓励支持苗族蜡染、珙石雕、慧多麦杆画等特色工艺品创新发展,鼓励支持郭满堂腌腊制品、王家白酒、底洞豆腐干、洛表猪儿粑等特色产品开拓市场。

  树文化形象品牌。持续巩固“四大文化品牌”“七大文化名片” [16],突出以文化人、以文化事、以文化物,不断增强珙县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鼓励支持本土文化创作,探索实施名家大师培养计划,在古僰民俗、川南苗族文化、书法等领域造就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带头人;鼓励支持特色文化“走出去”,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宣介体验活动,不断扩大珙县文化影响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加强县域节庆活动统筹与规划,促进各乡镇节庆品牌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建立和完善城乡建管文化会商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建设、景区打造和乡村风貌塑造等方面彰显地域文化形象,突出展示珙县独特的人文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