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创新,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加快推动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建设,推动陶瓷材料、食品科学与技术两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整合韩山师院、三环集团和陶研机构等科研资源,实施“柔性合作”“柔性引才”机制,集中“优势兵力”推动高性能陶瓷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全力抢占全球陶瓷产业制高点。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到35%。*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国家、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机器人应用”项目。以三环先进材料生产基地、智能高档卫浴洁具生产总部基地等项目为带动,大力推广数控机床、工业机器手等先进设备,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整合力量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创新驱动先行区,启动建设中山-潮州(潮安)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广东潮汕高教科技研究院建设,规划建设科技园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高企数量突破130家。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健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体系。
大力提质,积极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重并推,下足功夫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推进“个转企”“小升规”等工作,做好“四梁八柱”企业培育认定工作。致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以陶瓷、食品、服装等8大支柱产业和21个省级专业镇为重点,*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加大“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等金字招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推进陶瓷原材料升级、智能制造、价格指数编制等六大方面工作,力促陶瓷、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致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施《潮州市优先发展产业目录》,大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益海嘉里以及太安堂医养小镇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投产,全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健康等“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潮州菜、潮州工夫茶等团体标准建设。
构筑平台,深度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抢抓省建设“一核一带一区”战略机遇,高起点制订我市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构建大平台,狠抓大项目,着力建设沿海沿江沿高铁经济带。重点打造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高铁新城、韩江新城等四大发展平台,谋划实施澄饶联围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园、樟溪低碳工业园、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古巷产业园、官塘工业园等园区开发建设。突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抓好园区“七通一平”,加快推动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等交通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天然气管网、公租房、公共交通等生产生活配套建设,全面增强园区发展承载力。扶持工业地产发展,推动通用厂房建设投用。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和产业共建模式,抢抓国家对新上重大项目能耗指标实行单列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建立重大项目洽谈引进“绿色通道”,千方百计引进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抓好入园落地项目的促产增效,力促一批项目投产量产、创造效益。建设总部企业基地,推进总部企业引进认定工作,培育形成总部经济业态。
发展商贸,做活做大第三产业。培育发展文旅商贸、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探索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一批商贸综合体和高端酒店建设,培育形成中高端消费业态。*推进“信用消费进万家”,瞄准国家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目标导向,开展扩内销促消费活动,不断壮大消费市场。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商人才培育工程,助力农村电商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品味潮州”品牌建设,以“绣花”功夫推进南门十巷、义安路、西马路以及“百家修百厝(祠)”等古城微改造项目,保护开发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和古城博物馆群,推动美食街、手信街、老字号展示馆等建设,推广“潮州人家”民宿品牌,努力让古城留下记忆,让天下潮人记住乡愁。引进国内顶尖文旅管理机构,以整合优化思维推进古城建设运营,统筹好集散中心、停车场以及“智慧旅游”系统等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古城旅游品位层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打造一批“古镇古寨古村”,拓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滨海旅游。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推进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园、潮州文化金融街等项目,提升中山路工艺美术一条街,推动木雕、麦秆画等传统工艺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