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四、更加突出改革开放,积蓄创新发展新动能

  坚持敢为人先、开放包容,下好创新先手棋、做好改革加减法,更加坚定的走开放之路,增强经济发展持久动力。

  **改革撬动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继续推动县级两大国有公司资产资源整合和镇区国有企业转型,进一步提高资产运作和盈利能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激发创新驱动力。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5%。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重点推进“海上风电”双创园、上海电机学院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建设,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浓厚氛围,纵深推进“扶海英才”计划,引进更多契合如东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继续实施“燕归巢”人才回流工程,为如东学子回乡就业创业架设更好的桥梁。

  扩大开放带动力。全面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加强通关一体化建设,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支持引导重点企业开展“海外仓”等新兴贸易,做大做强外贸综合服务体,加快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鼓励中天、大东等企业设立境外经贸联络点,构建海外经贸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五、更加突出新型城镇化,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坚持规划建设与长效管理相统筹,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城市服务能级。

  提升城镇功能品质。高水平推进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断聚集城市人气、激发城市活力、涵养城市灵气,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舒适度。加快实施郊野公园、“三河六岸”整治、金沙江路改造等工程,积极推动文体中心组团、实验小学周边和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地块开发建设,全年实施房屋征收不少于60万平方米。不断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停车场3个,新增城市公共绿地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打造特色小镇,促进城区与小城镇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加快综合交通建设。围绕打造“136”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推进海启高速如东段、334省道如东东段、新汽车站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海洋铁路洋口站开通运营。做好新一轮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及实体工作推动,力争在通洋高速二期、通用机场、222省道等重点项目审批上取得新进展。*推进交通干线沿线综合环境整治,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建设,提高城乡交通便捷指数。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突出全域创建,重点抓好道路环境整治、专业市场建设、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等工作,着力化解市民反映强烈的违章搭建、物业管理缺位等突出问题。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推进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制度化,大力培育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努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目标。

  六、更加突出三农工作,展现乡村振兴新风貌

  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繁荣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持续推进农渔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畜禽、特粮特经、特种水产五大优势产业,全年新增规模农业项目不少于60个。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和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推动村集体建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新型合作农场,不断壮大村集体实力。深化“三个全覆盖”试点,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农机化水平,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新建改造农村道路80公里、农桥30座。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和资源化利用力度,结合污水管网建设,扎实推进户厕改造。深化殡葬改革,规范乡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建设与管理,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加快各类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向乡村流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整洁、民风淳朴、管理有序的美丽宜居村庄,力争培育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建成美丽宜居村庄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