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8%;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从六个方面精准发力,全力突破:一是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围绕全县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扩大有效投入,推动重特大项目突破,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不断扩总量、提质量,厚植高质量发展产业优势。二是聚焦改革创新高质量。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效能。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推动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增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三是聚焦城乡建设高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构建更高等级的综合交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四是聚焦文化建设高质量。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精品,彰显高质量发展底蕴。五是聚焦生态环境高质量。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加强岸线、土地、海域等资源保护,持续开展生态系统修复,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六是聚焦人民生活高质量。进一步加大民生实事投入,扎实推进基础性、紧迫性、长远性民生工程,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让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更加突出产业转型,打造经济增长新高地

  始终将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如东最具优势和潜力的实体经济上,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促进特色产业做强做优。引导优质资源向特色产业、支柱产业集聚,着力打造如东产业核心地标,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新能源产业依托风电母港建设,做强集技术研发、整机制造、施工建设、检测运维等于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国家级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利用LNG能源岛优势,加快发展LNG特色产业。新材料产业围绕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的先进基础材料制造,重点发展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不断提升产业化和规模应用水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综合推进智能通讯与电网装备、石油机械装备、特种工程机械、半导体设备等一批高端制造产业链的培育壮大。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医药等蓝海产业,培育壮大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组织实施重点平台建设工程和“企业上云”计划,创建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促进制造向智造转变。鼓励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生命安防、健身器材等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积极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全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不少于50个。

  加快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实施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围绕生产**业,积极招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洋口港保税物流中心、如东公路港物流中心、外农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提升生活**业,着力招引特色商业、文化休闲、康体养生等项目,加快推进开元名都大酒店、南环五星级酒店等综合体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旅游业,全力打造小洋口旅游度假区、东湖旅游度假区、栟茶古镇、外农观光农业等休闲旅游业载体。积极引进总部经济,促进服务业总量扩大、质态提升、结构优化,全年力争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820亿元。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大企业倍增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和小巨人领军企业。积极搭建全方位、多样化的政企银合作平台,放大政府发展类专项资金杠杆效应,用足用好各类引导基金、转贷基金,努力帮助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全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年力争新增规上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5家、报会企业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