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优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群众“隐性收入”。一是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4.8万个。*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覆盖面。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提升线上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校外培训机构长效治理。办好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职教卓越提升行动,持续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推动在苏高校发展,支持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建设,积极筹建市属应用型本科大学。二是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典范城市建设。全面落实健康苏州系列行动计划,构建集医疗、康复、保健等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创新发展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启动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健康发展中心、市转化医学中心和太湖新城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苏大附一院二期、市中医院二期项目和市独墅湖医院、市疾控中心,新建、改扩建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体育惠民行动,新增健身步道270公里,建成市运河体育主题公园和江苏省苏州体育训练基地,筹建苏州太湖足球运动中心。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办好苏州(太湖)马拉松等赛事活动。三是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创新体制机制,支持文艺院团发展,引导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举办具有江南特质、苏州特色的文化艺术节。加快建设苏州湾文化中心、狮山文化广场等重点项目,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苏州考古博物馆、草鞋山遗址博物馆、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孙子兵法博物馆等项目,建成投用苏州第二图书馆。更高标准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争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示范点,完成詹氏花园等修缮保护工程。做好年鉴和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出版发行《苏州通史》。

  8.聚焦安全稳定,切实维护社会和谐有序。把安全发展作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为全市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实保障。一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整治,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巩固深化“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成果,着力实现从刚性治标向长效治本转变。二是全力保障公共安全。完善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全市域动态巡防体系,扎实开展智慧警务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破除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实战化水平。切实履行地方金融监管责任,严厉整治非法金融活动,认真落实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是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确保年度测评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倡导推广好人榜、孝子榜、慈善榜,传承弘扬文明风尚。*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推动各县级市、区争创国家级信用示范县(区)。持续深化全科社工、社区服务社会化等改革,争创国家和省级社区治理服务实验区。常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工作,强化各类调解的衔接联动,提升源头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参与创建苏南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搭建兵役工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建立覆盖市县镇村各级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军队、尊重军人的良好风尚。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效率的机制、高水平的服务和高素质的队伍。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中央、省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全市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