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5.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一是优化完善乡村规划。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安排村庄和产业布局。*推进“三优三保”落地见效,有效保护“四个百万亩”,分批编制村庄建设详规。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农田、池塘标准化改造,新增现代农业园区4万亩。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创建一批“苏”字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新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200名。大力发展共享农庄、乡村民宿,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三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等国家改革试点,力争早日通过验收。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行股权继承、转让、抵押和担保。发挥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方式,鼓励村级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异地发展,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实现农村综合信息管理服务“一网通”。继续做好经济薄弱村精准帮扶转化工作,支持薄弱村建设富民载体项目。五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持续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全面开展第二批19个被撤并镇的镇区整治提升工作,建好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和市级试点村庄,建成35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和10个康居特色村。创建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改造农村公路46.3公里。

  6.聚焦污染防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家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继续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反馈问题整改,按期完成年度整改任务。持续开展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行动,编制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规划,全面加强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深化河(湖)长制和断面长制改革,开展大江大湖及入江入湖支流水岸同治攻坚行动,推进新一轮东太湖整治,全面完成太湖养殖围网拆除工作,实施阳澄湖生态优化、城区清水等工程,推动河湖水质持续向好。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重点举措,确保优良天数比例和PM2.5平均浓度达到省考核要求。建成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信息平台,强化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二是大力提升环保处置能力。推进市区生活垃圾处置系列工程,完成七子山垃圾焚烧发电改造一期项目建设。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80%。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污水管网400公里、日处理能力20万吨。开展河道淤泥综合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工业污泥和固废处置项目,新增危废焚烧年处置能力7.8万吨。三是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滚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推行耕地轮作休耕。*推进“绿色苏州”建设,新增森林抚育面积4万亩,市区新增及改造绿地350万平方米。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四是强力推进环境监管执法。完成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升监测能力。健全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一证式”环境监管体系,建成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二期工程。*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7.聚焦富民惠民,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瞄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更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抓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5万人,提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万个,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持续实施创业促进系列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新增省级创业型园区2家。二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针对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扩面,促进全民参保。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市区统筹,不断拓展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政策惠及面。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改革,建立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使用监管系统。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对因病因灾致贫等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启动10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00家、养老机构床位1000张。加快公共场所母乳哺育设施建设,新增母乳哺育室67个。推广残疾人“幸福亮居”工程,帮助更多残疾人改善家居生活环境。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发挥红十字会人道救助作用。三是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放心行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粮食安全保供,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构建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市区新辟、调整公交线路30条,实现内环高架内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强化市场价格监测分析与应急响应,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