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扎实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加强省级县域VR内容开发试点县建设,发挥览持电商、鲜珥贸易、新传承电商、浴百通等省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带动效应,拓展农特产品上行广度和深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研究出台快递物流扶持政策,促进申通快递、京东物流等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构建现代商贸物流新局面。争取大型商贸企业入驻,做旺县域贸易市场。同时,稳步发展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推进博达人力资源产业园、宏乾文化、物业管理、旅游服务咨询中心等项目落地投产,力争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10家、限上商贸企业12家以上。

  (三)致力全域旅游,建设旅游经济强县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做足“旅游+”“+旅游”文章,大力提升白水洋·鸳鸯溪核心景区及双溪古镇、漈头古村落、小梨洋、北墘等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进东区旅游集散中心、红色经典景区基础设施、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印象屏南康养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以及鸳鸯湖、仙山牧场等景区开发。加强漈下、棠口、长桥、岭下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新增2-4个国家3**旅游景区、2-3条乡村旅游精品自驾线路和红色旅游线路,形成以主景区、中心城区为核心,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传统村落协同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县旅游集散中心的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县乡村三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旅游标示导览系统工程,完善游步道、停车场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让游客享有舒适便捷的快速交通、轻松自由的慢行交通。推动“厕所革命”覆盖全域,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按**标准建设,所有临街、临景的单位厕所免费向游客开放。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建立旅游数据中心,推动**景区、旅游服务中心、宾馆酒店及城区、旅游村点主要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实现游客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及旅游各要素、各环节的智能化;制作富有屏南县域特色的导游手册,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做到“一机在手、畅游屏南”。加强旅行社、导游人才等涉旅行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让游客放心、开心、舒心。

  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出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政策及民宿管理办法,加大力度扶持旅游经营主体,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开发提升特色品牌菜系,打响屏南特色餐饮品牌,用美味留住客人。推进住宿接待多元化,加快打造双溪、龙潭、四坪、漈下、北墘、降龙、开源等一批乡村精品民宿,推动高端酒店建设,提升旅游住宿级配水平。做优旅游商品,深化与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等社会资本合作,推出一批设计合理、创意新颖、地域特色浓郁的旅游产品,实现农特产品和工艺品向旅游地商品升级。提升《遇见屏南》旅游演艺品牌影响力。以海西高速屏古联络线通车为契机,加大“清新福建·水韵屏南”品牌营销宣传力度,加快融入福州、武夷山等周边大都市旅游圈,不断巩固拓展旅游新客源,提高旅游综合带动效应,力争全年实现接待旅游人数5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以上。

  (四)致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稳定粮播面积和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把高山花卉作为支柱性产业来打造,实施花卉种苗、鲜切花出口创汇等六大花卉产业布局,力争通过3-5年努力,成为闽东乃至全省花卉强县。做大做强高山蔬菜、红粬黄酒、茶果、食用菌、林竹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奶山羊等特种养殖,推进康蔬生态农业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三品一标”农产品及“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互联网+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及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迈向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要求,坚持“五留”“五清楚”建设理念,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统筹抓好双溪、长桥小城镇及中心集镇建设,重点提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及交通干线沿线村等村庄建设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提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全面落实路长制,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一路一风景”。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引导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努力建设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