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完成农作物播种70万亩,粮食总产量18万吨以上,新增特色林果2.4万亩,黑毛驴2500头、奶骆驼350峰、水产品650万斤,特色种养殖业规模逐步扩大。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区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新增标准化养殖场13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94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翠柳山羊肉”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菁茂甘草羊在中国农产品投资洽谈会和中国安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荣获金奖,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2家,“三品一标”累计达69个,认证产地29.64万亩,占食用农产品生产规模的50.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以上,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持续提升。张福锁、桂建芳院士专家工作站相继落户景泰,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

  ——工业经济提振发展。全县25家规上企业恢复正常生产,传统行业扭转颓势,产值持续走高。恒源矿业石膏粉生产线开工建设,甘肃远昊岩棉制品生产线投产使用,建材行业优势进一步巩固。正路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大唐工业区一期基础设施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土地储备2050亩,争取发展资金1亿元,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累计入驻企业16家。景泰工业集中区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正路工业园纳入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政策优势更加利好,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7%。

  ——第三产业提速发展。黄河石林国际露营地、“花映盛世”景观带等33个项目如期建成,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国际自行车越野赛、首届国际马拉松暨百公里越野赛等重大赛事节会成功举办,黄河石林大景区全域旅游龙头作用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草窝滩西和村、五佛西源村、中泉龙湾村列入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景泰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分别增长24%和30%。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三有一能”模式全面构建,物流配送服务覆盖全部行政村,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1.58亿元,增长36%。本土电影《马莲花开》拍摄上映,保禄购物超市投入运营,振源商业综合体主体完工,文化、零售等领域消费市场日趋活跃。

  一年来,我们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实施重点项目126个,年内完成投资43.5亿元。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等20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永泰川农业灌溉引水工程列入省重点项目,亿元以上和市列项目分别增长44.8%、150%。全力抓好项目凝练,筛选上报十大生态产业发展项目26个,总投资41.6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4个,当年到位资金33.4亿元。积极参加第24届兰洽会,签约景泰县戈壁有机循环农业一期开发、甘肃品高猪肉制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等项目9个,签约资金16.9亿元,当年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分别达39%、78%。

  一年来,我们着力破除瓶颈,改革创新纵深推进。累计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67项,33家单位101个窗口进驻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村便民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实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容缺审批制度,审批时限有效压缩,流程不断优化,效率明显提升。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登记制度,新增市场主体3022户,非公市场主体达16168户,占市场总数的98.5%,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35.4亿元。创新建立“三变”+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9种改革模式,整合投入财政资金7500万元,撬动资本资金9亿元,实施试点项目38个,联结农户8776户,发放分红及产业再补助1183万元,农村“三变”改革成效明显,全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改革试点工作获得全省考核验收“优秀”等次。同时,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及驻景农场移交、机构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年来,我们坚持防治并举,生态环保力度加大。*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及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行动,完成国土绿化6.4万亩、义务植树90万株,治理水土流失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6%。建成县级煤炭专营市场,规范二级煤炭销售网点66个,累计淘汰燃煤锅炉161台,集中改造城区周边小火炉、土灶、土炕9000户,“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化面源污染防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65%、85%。加快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等项目,强化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控,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全面落实河长制,拆除涉河违建34处,疏浚河道22公里,河道行洪能力逐步恢复。扎实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关停非法采矿采砂点21处,砂石资源开采权拍卖机制全面推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序可控。认真抓好47件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整改完成42件,整改率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