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升级。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突破440亿元、110亿元。做优大平台。开展工业园区区域性统一评价。优化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加快专业园区PPP项目建设,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完成白果树沟工业园连接线、六里坪工业园与机场一级路连接线建设。基本建成汽配、专用车、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继续盘活园区闲置资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搭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技术改造、环境影响评价、安全生产监管、企业家培训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壮大主支撑。持续推进亿元企业倍增工程。支持汉江集团、东风公司、农夫山泉等在丹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农夫山泉胡家岭工厂改造升级和均州工厂二期、新经济产业园建设,壮大水资源利用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旧动能。深度对接全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发挥我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作用,支持东风部件、丹传公司等一批企业实施改造升级,提高产能利用率。支持圣伟屹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推进共同生物扩能、武当药业重组、华中药业与丹澳合作等项目。培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支持中汉动力等企业达产扩能,确保宏迈高科新材料等项目按期投产。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促康信德等项目达产。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
推动农业提质。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62.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0亿元。新建2万亩高标准示范农田,确保粮食安全。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建高标准桔柑、茶叶、石榴、猕猴桃基地1.3万亩,改造低产园4.1万亩。积极探索发展“保水渔业”,打响“丹江鱼”品牌。大力实施“三乡工程”[21],新引进较大规模投资农业经营主体5家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加强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22],引导农村土地适度集中经营。支持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草食畜牧业,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不断完善农产品溯源制度。新增“三品一标”4个、省级名牌2个。
推动服务业优化。坚持生产性和生活**业“两手抓”。发展全域旅游。以汉十高铁开通为契机,以环库公路为主轴,促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编制《丹江口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环城游、环库游、环山游打造节点精品,促进一山一水互动发展,加快环库生态旅游风景道[23]建设,积极争创“南水北调源头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5**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力度,支持金蟾峡等景区开发,推进大明峰景区早日开业。加快旅游商品研发,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品牌营销,大力开发客源市场。办好水上摩托艇大赛、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坝下游泳公开赛、马拉松邀请赛、最美山水公路长走大会等赛事活动。力争实现旅游接待198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130亿元以上。发展商贸物流。加快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商贸发展,着力引进大型商贸企业落户,加快千岛国际城市综合体、十淅高速出口经济区建设,全年新增限上企业7家。巩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建设成果,加快形成辐射市镇村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持丁家营电商产业园、邮政电商物流园建设,促进电商企业集聚发展。发展现代金融。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强化政银企保对接合作,增强金融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新增贷款余额10亿元以上。加大产业发展基金投放力度。推动企业股权直接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24]取得突破。规范保险市场,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争创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
(二)持之以恒推进开放发展。
抓好精准招商。围绕汽车汽配及装备制造、水资源及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提高招商实效,力争5~10亿元项目实现新突破。坚持一二三产业并重,按照“生态性、前瞻性、针对性、科技性、效益性、可持续性”的标准,注重招引科技型、环保型工业项目,并逐步拓展到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生领域。加强产业链招商,做实上游降成本、做活下游增效益。坚持双招双引并重,积极引进高端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大力培训实用技术工人。借力中国人寿、省国资委、省高新投实施资本招商,鼓励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外来战略资本实施高位嫁接。力争全年引进项目3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