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持改革开放,增添创新发展新活力
突出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推动“多证合一”再升级。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现7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行重大投资项目“模拟审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建设项目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市一体化掌上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掌上能办”,努力做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主业范围,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薪酬制度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逐步从融资性企业向经营性企业转变。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建筑业企业提升资质等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争取地方政府债券50亿元以上。全面推行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制度。落实国家统计制度改革工作,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突出加强科技创新。落实加快创新发展和质量强市措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强传统产业产品创新。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全市研发投入增长22%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0家以上,打造更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建设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创建能源材料省实验室。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产业园建设,对接引进高新军工企业、科技成果项目,加快“民参军”“军转民”步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引进培养力度,支持宁籍人才回归创业。
突出营商环境建设。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对标国家、省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开展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和市对县营商环境指数考核,建立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认真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政策措施,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限制,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湾坞-漳湾工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支持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开发建设多层厂房,对行政事业收费能清则清,进一步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和经营成本,打造适宜企业发展的产业环境。打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深化互联网金融、交易场所等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行为,力争全市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所有县(市、区)控制在2%以下。扶持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对接引进深圳前海等创投基金。加快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民营企业年度贷款实际增长10%以上、中小微制造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整体贷款增速水平,打造更加健康诚信的金融环境。落实各项产权保护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打造安商护商的法治环境。
突出对外开放合作。推动漳湾作业区8#9#10#码头临时开放,争取漳湾作业区正式开放、三沙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综合实验区政策,加强青拓、中铜、联德等重点企业口岸服务保障,提高口岸监管执法和物流作业效率。积极应对国际经贸形势变化,支持开拓“海丝”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扩大锂电池、不锈钢、电机电器、水产、食用菌、茶叶等产品出口。深化与台港澳侨交流合作,办好第十届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和第十一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
(六)坚持铁腕治污,厚植绿水青山新优势
深化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推广应用试点改革成果,加强屏南、周宁、柘荣、寿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推进全市“三线一单”编制,启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勘界定标、上图入库。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支持流域范围内县(市、区)环保项目建设。加强矿山、一重山损毁山体植被恢复和三屿园区海洋生态修复。深化国有林场和农垦改革。建设安全生态水系5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8万亩。造林绿化4.56万亩,争创国家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