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环保“三合一”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健全环境执法监管新模式,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漳湾、湾坞等工业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削减,加强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大气污染防控,坚决遏制臭氧污染。

  深化河湖长制,加强重点流域及小流域综合整治,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治理。深化三都澳海域水环境“1+N”综合整治,认真执行海域养殖“三区”划定方案,严格落实“两个50%”目标,清退渔排10.8万口、藻类1.2万亩,升级改造渔排19.5万口、藻类23.8万亩。加强海漂垃圾治理,推动环三都澳沿岸所有乡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标运营。全面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深化节能减排工作。完成全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强化能耗、水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产业提质降耗。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节能重点项目10个以上,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家,推动尾矿、废渣、废旧电子电器等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加强景区、港区、厂区和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范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管理。开展“五绿”创建活动,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鼓励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七)坚持补齐短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共织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支持创业各项政策措施,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加快“全民参保”扩面增缴,推动养老、失业、工伤、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市级、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取消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市外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在上述基础上再提高5%。县级医院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加强残疾人生活困难救助和发展生产经营项目补助。健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推进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改善老城区形象。完成“两违”综合治理370万平方米。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扶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推行公租房货币化保障,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

  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加大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力度,年度计划投资42亿元,新建续建项目472个、建成投用项目106个,新增学位1.5万个、医疗床位600张、养老床位1100张以上。加快宁德一中新校区、市医院二期等8个市本级教育、医疗PPP项目建设。新建续建28所公办幼儿园,规范提升一批民办幼儿园。争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30所,抓好初中“壮腰”工程,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提升计划。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试点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做好宁德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工作。重视发展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支持两大医疗集团做大做强,深化7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内涵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加强产科、儿科等薄弱专科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加快金泰园国家级养老标准化试点建设,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5%,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60%以上。

  共促文体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四大馆”,开工建设市工人文化宫,深化宁德大剧院、方志馆前期工作。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实施“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山海的交响》公益展演,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推进闽东苏区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加快省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宁德畲族文化园建设。开展第四批2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组建市文化传媒集团,办好畲族歌舞团。支持剪纸、银器等文创产业发展。推动体育场馆社会化、专业化运营,引进品牌体育赛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体育、文化、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