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结构逐步改善。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关停企业138家、整治4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销售商品房228万平方米,增长10%,库存进一步降低;全年为企业减负20.6亿元,为291户企业降低用电成本7亿元;全年民生投入161.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1%。
重点改革实现突破。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积极参与港口整合工作,组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文化旅游集团,整合重组交运集团与物流集团,对燃气集团实行股权多元化改革。妥善解决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设置组成部门32个,机构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初见成效,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成为全国样板,组建专门机构推动“四基地一中心”建设。深化园区改革创新,园区数量由26个减少至14个,全面推行公司化运作和全员竞聘管理。“飞地经济”加快发展,投产和在建项目19个,实际到位资金11.9亿元。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乡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4%。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建设,*实施“个转企”“小升规”工程,全年完成“个转企”724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户、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户,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9.1%。辽宁望儿山酒业等3家企业获评“辽宁老字号”。国家发改委、全国工商联评估显示,营口是东北地区民营化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城市。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省级以上园区下放行政职权55项,建设项目在园区内实现闭环审批。辽河经济开发区区域评估试点有序推进,水保、地质灾害等5项评估事项实现一次编制、区域共享。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检查事项“双随机、一公开”实现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比例达到82%,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即将运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投入使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推进第三方评估建议整改,补齐营商环境短板,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以制度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落实“项目管家”制度,对全市1549个项目(企业)实施“四个一”全周期帮扶,一批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进资。“8890”政务便民服务平台整合运行,受理诉求电话4.7万件次,办复率100%。
(四)全面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自贸区建设亮点纷呈。探索形成269项创新经验、63项典型案例,其中24项在全省复制,1项拟在全国推广;一般类工业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时间由120天压缩到15天,成为全省的标准蓝本。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实现当年建设、当年验收,中央商务区投入使用,自贸区疏港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规划年运量2000万吨的“中俄粮食走廊”项目签约落户,贸能港(营口)国际商品贸易中心启动运营。新增注册企业3151户,综合运营率达到35%,财政收入实现翻一番。
开放通道拓宽顺畅。积极推进营口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俄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中欧班列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营海欧”通道第二条北极航线试航成功,全年海铁联运量达到82.3万标准箱,增长14%。营口港口岸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仙人岛港区通过国家验收。营口兰旗机场新增航线5条,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近30万人次。
外经外贸稳定增长。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启动辽宁“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先行区建设。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金辰机械加纳光伏组件智能制造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组织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签约成交额超40亿元。积极扩大出口,全年出口总额完成246亿元,增长14%,增幅创6年来新高,占全省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
(五)着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城乡面貌实现新改善。
城乡规划管理不断加强。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编制完成营口市发展战略规划。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区全覆盖。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掌上新营口”上线运行,综合防控指挥系统等平台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