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分类分层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市属企业整合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实施热电、水务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与县(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税收属地征管。严格落实化解政府债务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有效防控债务风险。推动金融创新,探索建立风险分担的信用贷款担保机制,设立金融创新奖励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实施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改革,落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立营口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做强做大民营经济。继续深化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快股权融资平台、企业征信平台、融资担保平台、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推广无还本续贷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年新增金融机构3家,新增本外币贷款220亿元。支持企业股改上市,20户企业在辽股交挂牌。继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参与直购电企业达到330户。从劳动力供需两侧用力,努力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畅通政企对话交流渠道,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民企、国企、外企一视同仁。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工程,全年分别完成650户、50户和5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80%。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着力解决说话不算、欠账不还、“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构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力争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当好“项目管家”,*落实项目(企业)“四个一”全周期帮扶制度,强化监督考评,真正实现精准有效帮扶。着力构建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多想“怎么办”、少说“不能办”,做到能办事、快办事、办好事,杜绝托人办事和“管卡压”“推绕拖”。
(二)围绕建设“四基地一中心”、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组织开展一批重大产品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全链条、贯通式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和公共研发技术检验检测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落地转化6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坚持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融合发展,加快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推动高新区转型升级。加大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全年培育省、市研发机构1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5%。继续实施“企业·博士双创计划”,大力推动创新创业。
加快升级传统产业。围绕构建“432”现代工业体系,实施高质量发展工业项目5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突出龙头带动、链条集聚,加快“四基地”建设,铝制品、钢镁深加工、石化、粮油加工和食品饮品产业产值突破1800亿元。编制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促进镁制品、汽保、农产品和物流、金融等产业相融合,推动单一业态向多业态演进,实现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加快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建设,发展无车承运人等新型运输方式,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突出抓好大白鲸海岸城、辽河老街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全年物流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突破55%。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多措并举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壮大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金能移动能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引导电商企业与快递物流园区合作,扩大云仓服务覆盖率,做大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大力培育海洋康养、温泉康养等新业态,建设北海康养示范基地。*开展“文化+”行动,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继续办好鲅鱼圈国际马拉松等各类赛事节庆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会议展览,繁荣会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