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以美好靖江为愿景,坚持精致建设、精心治理,城乡环境更宜居。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发展理念,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互动并进,不断彰显城市现代气息、乡村田园风貌。

  城市更新体现速度。空间格局加快优化。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第二、第三过江通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构建。着眼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编制完成长江岸线生态保护规划,“3个1/3”做法得到省委充分肯定。搭建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启动编制2035城市总规,“三区三线”划定形成初步成果。新城功能加快完善。围绕新城“2020”发展目标,精心谋划南进东扩战略,编制完成概念性规划。全力推进新城建设20项重点工程,文化中心、金融商务区项目进展顺利,新城展示馆全新开放,亲水系统、慢行绿廊加快打造,公兴河、小桥港景观带串绿成链,水清、绿透、文昌、城秀的滨江新城崭露风姿。老城改造加快推进。贯彻“家·公园”理念,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城市“双修”,努力为市民营造承载美好的生活家园。深化文化街区规划方案,启动3号地块、西河沿小商品市场地块征收,完成广博地块征收。系统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解危老旧危楼1.2万平方米,创成省级宜居示范区2个,改造低洼地块2个、后街背巷11条,群众家门口的变化可观可感。

  综合治理彰显力度。动真碰硬整治城市顽疾。始终保持高压拆违主攻态势,全年拆除各类违建6.1万平方米,全社会自觉抵制违建的意识明显提升。始终保持铁腕治乱坚定决心,积极开展建筑工地、管(杆)线施工专项治理,建筑扬尘、马路拉链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高分通过省级验收。标本兼治维护道路畅通。着眼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体系,完成城西大道贯通、沿江公路提升等工程,改造车站路、新建路,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着眼构建便捷有序的停车体系,加快编制停车专项规划,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开放,新增停车泊位1.5万个,城市静态交通消化能力得到加强。紧盯长效营造清爽环境。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一把扫帚管到底”的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形成。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提升改造公厕42座,改造村庄生活污水处理7900户。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创新“两网融合”模式,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乡村振兴传递温度。精品农业根基更牢。坚持市场取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年新增高效农业2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2家,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5%;新签约规模涉农项目24个,实际利用“三资”20.1亿元,生祠创成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积极创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新增绿色有机稻米种植基地7个,优质食味稻米占比达91%。乡村记忆风景更美。坚持科学谋划,空调小镇、苑艺小镇路网结构加快完善,季市老街改造有序实施,西来入选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创成美丽乡村21个,季东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完成“五面清洁”,土地“双整治”复垦耕地9055亩。提档升级道路60公里,改造桥梁40座,农村道路信息化管理全省领先。永续发展平台更优。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马桥“1511”模式全省推广,通过“平台+制度”规范引导,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下降30%以上。“1189”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经验全国推广,两项做法上升为国家标准。

  以幸福生活为依归,坚持优质均衡、公平普惠,民生保障更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民生幸福三年行动计划,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获得感系数增加。创业就业稳步拓展。*实施“马洲创富”计划,发放创业富民“三张券”3.2万张,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万家。举办首届技工技能节,免费培训2.9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169名,实现就业近2万人,获评省就业工作先进地区。社会保障织密成网。实施社保扩面幸福行动,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征地保障政策,新增各类参保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七连增”。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422套,分配公租房188套、经适房94套。困难救助精准抵达。全面落实分类施保政策,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5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9620元。打造“馨港湾”助残品牌,成立全国首个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中心。创新设立社会关爱养老平台,建成标准化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个,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8.6张,医养融合工作实现镇级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发布县域“市民获得感”调研报告,小康建设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