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推进“263”专项行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源头管控更加严格。大力推动减煤降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4.3%左右。扎实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3203家、整治提升3606家。关停“三高两低”企业55家,其中化工生产企业45家。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0家、印染企业209家。淘汰燃煤锅炉20台、超低排放改造10台,取缔工业窑炉4台,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490个。城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1.2%、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完成黑臭河道整治37条,9个国省考断面、5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城乡74个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综合治理更加扎实。认真落实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147起。组织开展全市环境信访百日攻坚行动,环境信访总量下降34.4%。完成9家化工码头企业33个升级项目,整治完成长江“三乱”违法项目10个。整体搬迁振华港机,关闭中粮储运部分岸线码头,全年恢复长江生态岸线超4公里。肖山水源地取水口迁建工程、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建成通水。关停整治各类畜禽养殖场51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治理率达到81%。生态建设更加有效。光大电厂三期和秦望山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一期建成投运,飞灰填埋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秦望山产业园获批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扎实推进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三期、北横河综合整治东段、新沟河延伸拓浚河道项目等水利工程顺利完工。实施主城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完成24个排水达标区、40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建成11个省、市级节水型载体,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通过验收。完成土地综合整治42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600余亩。稷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19%。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民生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我市实现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十一连冠”。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新增就业岗位6.16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4.95万人,扶持自主创业5083人,市人力资源市场完成迁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实现实体化运作。预计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8.4%。“城保扩面”新增6.5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稳步提高。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5.2万人。建成标准化养老服务站24家。深化市社会救助中心“一站式”运行管理,市红十字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建立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关爱联系制度。完成第九轮50个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工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阴外国语学校启动建设,江南大学江阴校区正式签约。立新中学、春申幼儿园等工程顺利推进,云亭实验小学新校区、希麦尔协和双语幼儿园等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敔山湾院区、元林康复医院、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经方在基层推广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稳步推进,智慧医疗“银医通”项目正式上线。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500余场,完成107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型原创锡剧《徐霞客》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建成启用全民健身综合馆,承办U23亚洲足球锦标赛。社会环境稳定有序。成立市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我市在县级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着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平安江阴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通讯网络诈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和侵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8%、9.3%,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在全省名列前茅。新建2个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快速检测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有序推进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承办第十七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